(22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的日益成熟,网购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消费的一个主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2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的日益成熟,网购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消费的一个主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 ——据《白银资本》等 材料二 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据《欧洲文化史》等 材料三 (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任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有八九。 ——《饮冰室合集》 材料四 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 材料五 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13、14世纪世界贸易商品的主要流向,(2分)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4分) (2)材料二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6分) (3)材料三中的“旧工业”指什么?(2分)在此时的世界贸易中,中国居何种地位? (2分)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思考中国工业与世界经济是怎样一种关系? (4分) (4)材料五中莎拉发现的现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无法想象的,为什么?(2分) |
答案
(1)流向:由亚洲流向欧洲(2分) 原因:欧洲的经济远没有亚洲发达;亚洲有其中国小农经济发达,国家富裕;手工业发达,丝织业制瓷业发达,印度的棉纺织业发达;旧的商路畅通。(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背景:新航路开辟;西班牙对美洲殖民扩张和掠夺;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6分) (3)“旧工业”指:传统手工业。(2分) 地位: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成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2分) 关系: 从材料四可以看出,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中国民族工业在中国特有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环境下产生并发展,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比始终处于劣势,已经被迫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4分)(答出关键词“附庸”“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融入”或 表述出材料的信息“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即可。) (4)原因: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处于冷战时期,中美两国彼此敌对;中国经济相对落后。(2分,答出两个方面的原因即可。) |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考查阅读材料,归纳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问由“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可知13、14世界商品的主要由亚洲流向欧洲;第二小问原因的分析可以依据材料及教材知识分析归纳,如欧洲当时经济的发展没有亚洲发达、手工业的发达、旧的商路不畅通等即可。第(2)问,材料阐述了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且深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等信息,体现了世界的交流,联系时代背景可知有新航路开辟;西班牙对美洲殖民扩张和掠夺;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第(3)问,联系已学知识及材料信息可知旧工业指的是中国的传统的手工业;由材料中“清末”可判断此时中国贸易在世界的地位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成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联系“1893年”的时代背景可知当时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处于劣势,但被迫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第(4)问,解答本问,需要联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代背景分析归纳,由已学知识额控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处于冷战时期,中美是敌对关系,且中国经济落后。 |
举一反三
(14分)近代以来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促进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 材料一 佛罗伦萨的经济繁荣主要是依靠银行业和制呢业。它的高利贷资本因为教廷存款在各国征收教会税、向各国统治者贷款而大量增殖。13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可以看做是最早的国际金融中心。14世纪毛纺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手工工场。 ——吉林文史出版社《世界中古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佛罗伦萨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原因。 (4分) 材料二 英国在19世纪30—40年代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化的实现导致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繁荣。伴随着英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其金融业也非常发达,这促进了英国成为最为强大的殖民主义国家,其殖民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真正的“日不落”帝国。与此同时,这也促进了英国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的日益频繁,从而使伦敦成为当时的国际金融中心。 ——南方网《金融中心漂移说》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原因。 (6分) 材料三 英、美、中、印四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1750—1900年)
(3)你能从材料中提取到哪些信息? (4分) |
他(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但是,这对于印第安人则意味着( )A.“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 | B.“开启了可怕损失的历史” | C.“开启欧洲人扩张与征服的英雄历史” | D.“大西洋变成了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 |
|
葡萄牙历史学家巴若斯写道:“船员们惊异地凝望着这个隐藏了多少世纪的壮美的岬角。他们不仅发现了一个突兀的海角,而且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下列有关这个“突兀的海角”说法不正确的是A.承载着欧洲人去寻金的梦想 | B.记录着航海家前赴后继的征程 | C.见证了世界殖民霸权的兴衰 | D.控诉着黑奴贸易的残酷和血腥 |
|
某历史老师运用不同的史学范式来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下列认识符合社会史观的是A.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丰富了人民生活 | B.新航路开辟给亚非人民带来了屈辱、灾难和落后 | C.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 | D.新航路开辟是人类文明的链接 |
|
开辟新航路引发的贸易路线的转移,西欧国家可以( ) ①向东由小亚细亚到达东亚 ②向南绕非洲大陆南端至东方 ③向西经过南美洲前往亚洲 ④向北横穿亚欧大陆到达东亚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