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分)西方海洋文明暴力洗劫东方内陆文明的时代虽已远去,可是全球化的蓬勃兴起,再次使蕴藏着丰富资源的海洋成为人类通向四面八方的“巨大的公路”。阅读下列材料,回

(25分)西方海洋文明暴力洗劫东方内陆文明的时代虽已远去,可是全球化的蓬勃兴起,再次使蕴藏着丰富资源的海洋成为人类通向四面八方的“巨大的公路”。阅读下列材料,回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5分)西方海洋文明暴力洗劫东方内陆文明的时代虽已远去,可是全球化的蓬勃兴起,再次使蕴藏着丰富资源的海洋成为人类通向四面八方的“巨大的公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财富的增长与国家海权而非陆权的扩张是同步上升的。这是因为,海洋是地球的“血脉”,因而也是将国家力量投送到世界各地并将世界财富送返资本母国的最快捷的载体。于是,控制大海就成了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
——摘编自张文木《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
(1)概括材料一的核心观点,并以15-18世纪世界殖民霸权的转移为例为该观点寻找三个历史依据。(12分)
材料二:中国近代的有识之士逐步认识到“兴帮[邦]张海权”的道理,孙中山说:“中国海权一日不兴,则国基一日不宁。”“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太平洋之门户权。人方以我为争(意为:别国以我国为争夺瓜分的对象),岂置之不知不问。”孙中山面对旧中国的形势,从民族存亡和民生的角度关注海洋,在《实业计划自序》中说:海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
——摘编自杨金森范中义《中国海防史》
(2)依据材料三简述孙中山的海权思想。晚清和民国时期,中国的海权为什么不能得到保障?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当代中国应如何看待海权问题。(13分)
答案

(1)核心观点:控制大海是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或答要加强海洋控制)。(3分)。
依据:16世纪西班牙为了保障其海外殖民利益,建立无敌舰队,纵横地中海和大西洋。17世纪,荷兰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霸主,因此,被称为“海上马车夫”。17、18世纪,英国成为海上霸主,建立起“日不落帝国”。(每例均应包括控制大海、获得殖民利益2个要点,9分)
(2)海权思想:海权关系到中国的存亡。中国要争取通往太平洋的通道(门户)。中国必须自主掌握海权。(6分,答出两点即可)
原因: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控制;旧中国政府的腐朽无能(政府不重视海权);中国社会经济的落后。(5分,答出两点即可)
如何看待:既要重视海洋权益的维护,又要和平利用海洋。(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考查了材料信息的提取和观点的概括能力。根据材料一“...海洋是地球的“血脉”,因而也是将国家力量投送到世界各地并将世界财富送返资本母国的最快捷的载体。于是,控制大海就成了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可以概括出其核心观点是控制大海是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结合15-18世纪殖民争霸的历史事实,可以从国别或者时间的角度,找出可以证明“要加强海洋控制”的观点的历史依据。
(2)考查了历史问题的认识和评价。首先应该根据材料三说明孙中山的海权思想是什么,根据材料三“中国海权一日不兴,则国基一日不宁...人方以我为争(意为:别国以我国为争夺瓜分的对象),岂置之不知不问...从民族存亡和民生的角度关注海洋,在《实业计划自序》中说:海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可以概括出孙中山认为:海权关系到中国的存亡、中国要争取通往太平洋的通道、中国必须自主掌握海权。结合晚清和民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可以分析出中国的海权不能得到保障的原因有: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控制;旧中国政府的腐朽无能;中国社会经济的落后。关于当代中国应如何看待海权问题,是道开放题,但必须扣住材料的主题,不要信马由缰。可以从意识上重视、措施上加强等方面具体叙述。
举一反三
下图是新航路开辟航线示意图,其中开辟A航线的航海家是
A.迪亚士B.达·伽马
C.哥伦布D.麦哲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这表明
A.经济活动取代了战争
B.世界市场初步建立
C.地圆学说正确
D.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快速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美洲在16—18世纪出产了大约13.3万吨白银,占世界白银产量的85%。美洲的白银大约有一半直接流人欧洲,还有一半被欧洲人用于交换亚洲的商品。该则材料不能说明
A.美洲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地方
B.欧洲殖民者对美洲进行野蛮的殖民掠夺
C.白银流人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D.白银的开采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托马斯·阿斯特利的《航海与旅行》中说:“欧洲人15世纪、16世纪所进行的环球航行和地理大发现,确实是在挑战上天的安排……必须承认,是葡萄牙人首先发起了海洋航行,并将发现遥远地区的观念输入到其他国家。”当时欧洲人采用的主要“输入”方式是
A.成立特权贸易公司B.积极争夺海上霸权地位
C.进行殖民扩张与掠夺D.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36分)中共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需借鉴历史经验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人的发现不仅导致新的全球性视野,也导致了美洲——欧亚大陆之间疾病传播,阅读下列表格
传播方向
疾病种类
传播时间
后果
从欧亚大陆传入美洲的疾病
疟疾
地理大发现
欧洲人把疟疾带到欧洲,却在美洲找到治疗该病的高效药物--金鸡纳
天花
地理大发现
由于美洲土著人没有该病毒的抗体,天花导致了数百万印第安人的死亡,但同时也促使了天花预防方法---种痘术的迅速发展成熟。
——彭顺生《哥伦布发现美洲于人类交往》
材料二 在英国,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已经成为常见病和导致死亡的最大原因。……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并将此作为自己的基本权利。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人阶级的这些要求中,实际上也包括着,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在1842年发表了调查报告《英国劳动人口卫生状况》,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型农用机械的引进和汽车的问世,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最终导致严重的荒漠化和“黑风暴”事件。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政府开始综合治理。决策层认为导致尘暴重灾区出现的深层次根源是一系列错误信念,如征服自然、自然资源永不枯竭、市场可以无限扩大、个人有权任意支配自己的财产、市场竞争能够自主调节生产等;国会通过《泰勒放牧法》,将未被占用的8000万英亩草地交给联邦政府管理,永远禁止拓殖。
——摘自高国荣《美国大平原的荒漠化:缘起及其治理》
材料四  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有报告显示,在部分人口密集的重工业区和采矿区,其环境退化成无法恢复的“严重受害区”。苏联《生态灭绝》杂志说:“当历史学家最终剖析苏联和苏维埃共产主义时,他们也许会因为生态灭绝而做出死亡判决。”20世纪80年代,环境主义运动演变成了反苏维埃统治的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这个判决的执行者。
——摘自 包茂宏《苏联的环境破坏和环境主义运动》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地理大发现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英国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概括英国治理环境问题的措施。(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促成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的主要事件是什么?美国治理荒漠化的措施有哪些特点?由此反映出美国在经济发展方式上有何变化?(12分)
(4)根据材料四,结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分析造成其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生态灭绝》杂志所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综合上述材料,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对当今中国有何启示?(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