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海洋---国家角逐的舞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见下图材料二 1890年,美国海军将领马汉在出版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一书中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蓝色海洋---国家角逐的舞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下图
材料二 1890年,美国海军将领马汉在出版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一书中提出了海权论:海权即凭借海洋使一个民族变得伟大的所有因素,海权支配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马汉关于制海权问题的论述,在中国受到冷落,却引起了正积极向外扩张的日本的密切关注,(日本)这种与时俱进的学习方式终于在五年以后得到了回报。 材料三 列宁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1)根据材料一图所示的事件对欧洲的发展有何积极意义?(2分) (2) 根据材料二日本“五年以后”通过哪个重大事件“得到了回报”?( 1分) 这一事件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3)根据材料三试结合所学知识,对列宁的上述观点加以论述说明。(3分) (4) 根据材料三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解答,你获得了怎样的历史认识?(3分) |
答案
(1)意义: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2分) (2)事件:甲午中日战争。(1分) 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加剧;极大地刺激了革故鼎新,救亡图存等民族意识的觉醒。(3分) (3)说明: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条约,限制了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损害了日本的利益,美日矛盾不断加剧;(2分) 1941年l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分) (4)认识: 面海而兴,背海而衰;主动走向海洋;高度重视海权;反对海上霸权;维护海上主权等等。(3分) |
解析
试题分析:(1)迪亚士等人是新航路的开拓者,因此图一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对欧洲的影响。 (2)日本通过明治维新,逐渐成为亚洲强国,也走上对外扩张道路,“五年以后”即1895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打败中国。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应是指美日两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条约,使得美国限制了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美日矛盾不断加剧;二战期间,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4)以上材料都是围绕海权、海洋问题,回答时要紧扣这一主题展开。 点评:海洋文明与中国海权问题是近年高考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要注意(1)古代西方海洋文明的崛起;(2)近代海洋意识与西方的大国崛起;(3)近现代中国的海权意识与海洋利益 |
举一反三
教皇子午线(图所示)是1493年5月在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仲裁下,将亚速尔群岛和佛德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子午线(实线)作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殖民地的分界线。1494年,西葡两国又缔结条约,把这条线向西移动270里格(虚线)。对该子午线表述正确的是
①该线以西的殖民地主要划归西班牙 ②该线以东的殖民地主要划归葡萄牙 ③该线西移说明了教皇权威受到宗教改革的冲击 ④该线是环球航线开辟后对西葡势力范围的划分 |
黄邦和在《通向现代500年》中说:“基督教自称是普世教会,凡有人类的地方就应该有基督教……。15世纪葡萄牙的亨利王子沿西非的海岸线南下,教皇任命他为骑士团长,并拔给他巨额的资金供他在西非传教……。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世俗的要求罩上了神圣的光环。”作者意在说明A.葡萄牙扩张的目的就是要实现教会的宗教目标 | B.传播天主教是早期新航路开辟的精神动力之一 | C.天主教会为欧洲资本主义扩张保驾护航 | D.基督教会的推动是殖民探险活动兴起的根源 |
|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如果用文明史观来分析新航路开辟这一历史事件,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 B.树立起西欧工业文明的形象 | C.为商业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贸易场所 | D.开辟了联结人类文明的新航线 |
|
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某历史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①用电灯照明 ②豪华客舱配备电视 ③航线经过地中海 ④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 |
从1492年至1750年左右,一场规模空前的地理大发现、大探险和大殖民运动在全球展开,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历史进程的起点。下列关于“起点”的理解与史实相符的是( )A.传播基督教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是地理大发现的原动力 | B.地理学知识的进步和蒸汽轮船的改进为大探险创造了有利条件 | C.这场运动为欧洲文明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扩张提供了基础 | D.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美国是率先进行殖民探险的国家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