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部将力学原理与机械技术合而为一的著作——《奇器图说》诞生于中国,是17世纪初欧洲传教士与中国学者共同翻译、编写而成的。以下情况最有可能出现的是A.该书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世界上第一部将力学原理与机械技术合而为一的著作——《奇器图说》诞生于中国,是17世纪初欧洲传教士与中国学者共同翻译、编写而成的。以下情况最有可能出现的是A.该书全面介绍了由力学概念和数学分析所构成的力学理论体系 | B.中国学者因为翻译该书而受到了皇帝的重用 | C.后来的中国学者不断对该书进行了删改、乃至贬斥 | D.该书的机械制造技术在清朝康熙帝时期得到了很大应用 |
|
答案
C |
解析
试题分析:中国传统的思维是轻视科学理论、重视具体技艺的,所以排除A;B明显错误康熙帝爱好科学基本是个人爱好,并无意推广、应用,社会环境也不可能,故排除D。C恰好说明中国学者故意对其进行改造,以适合和突出中国传统文化。因此选C。 点评: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特点比较(l).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中国古代科学从内容上看主要是应用科学,经验的终结,缺乏理论探索还处于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描述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缺乏理性认识。而西方近代科学把系统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结合,形成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系统的科学理论。(2).中国古代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 中国古代科技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西方近代科技善于分析法,把分析的实践上升到科学方法论的高度加以阐明,从而给近代科学理论提供有效方法和明确方向。(3).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中国古代科技实用性强,一般能直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却很少能用逻辑方法对这些经验材料进行整理,作出理论概括和分析。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4) 中国古代科技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 |
举一反三
明代小说家许仲琳(约1567~1620年)所著的《封神演义》,是一部以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为背景创作的古典神话小说。小说中屡屡出现使用火药武器的描写,如在第九十二回中这样描述:“只听得两边炮响……军士用火箭、火弓、火炮等物,山下抛放……一会儿地塌山崩,霎时间雷轰电掣”。该描写反映的历史信息是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器的国家 | B.火器的使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 C.神魔小说远远超出当时人的想象力 | D.明代以前军事上已广泛使用火器 |
|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敝布、鱼网以为纸。”(《后汉书·蔡伦传》)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据材料能得出“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这一结论 | B.材料说明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 | C.人们的需求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 | D.对原料的选择和降低造纸的成本没有关系 |
|
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年曹植书房的场景,为重现真实的历史,其道具可选用A.一管毛笔,一叠纸张 | B.一部雕版印刷的《金刚经》 | C.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拓本 | D.一部冯梦龙的《警世通言》 |
|
有学者总结了中国古代“二十四大发明”,其中有一现象发人深思:在这二十四项发明中,有四项出自史前、三项出自夏至春秋、七项出自战国秦汉时期,其他十项分属中古和近古,其中唐代两项,宋代六项,元明各一项,至清代便再也未出现任何原创性重大发明。下面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的原创力在战国秦汉时期时达到巅峰状态 | B.唐代仍具盛世气象,宋代承前朝遗泽、经济发达,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 | C.元明已呈衰颓之象,有清一代虽号称有“康乾之治”,却昧于世界大势,不思进取亦无能进取,致酿成国弱民贫的百年落后局面 | D.以上现象不一定与所处时期社会发展状况紧密相关联的 |
|
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宋代科技成就是(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