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签订《马关条约》 | ②签订《北京条约》 |
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 ] | |
A.广东人民积极地抵制洋货 B.《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C.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 D.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通商 | |
通商口岸,从字面上讲,是指国家或地区间为贸易往来而设立的港口。但在近代中国,通商口岸就是条约口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般论者认为,条约口岸还可进一步划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在那里,有完全通商的权利,在那里,可以设立领事馆,在那里,有一个海关衙门”,这一类可以称作标准条约口岸。第二类,“在那些城市里,一般是没有海关衙门的,没有领事馆,外国人是不应该在那里永久居住的。”第三类,“沿着长江和西江的某些地方,有所谓访问口岸。在这些商埠,外国公司的轮船可以为着装货和载客而在那里停泊。在另外一些这样的商埠,该轮船只能为载客而停泊。” | |
——杜语《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研究——历史与现状》 | |
材料二 上海、广州、天津、武汉等近代中国重要商业与工业城市均为通商口岸,构成中国近代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单就上海一地而言,据统计,1911年上海共有工厂48家。占全国工厂总数28.1%;1931年上海共有工厂837家,占全国工厂总数42.4%。 | |
——周子峰《二十世纪中西学界的中国近代通商口岸研究述评》 | |
材料三 与其说条约口岸代表了移植于中国沿海海岸的西方生活方式。还不如说中国接纳了西方人及其生活方式。 | |
——费正清《中国沿海的贸易和外交》 | |
材料四 英国驻上海副领事马安认为,以通商口岸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中国对外贸易。“不仅仅有利于英国,而且有利于中国这个大国这个大国的千百万居民。” | |
——李必樟译《英国驻上海领事贸易报告汇编》 | |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通商口岸的分类依据。据近代前期通商口岸的分布,指出其演变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材料一中的分类标准,上海应属于第几类口岸?并指出史实依据。据材料二,指出上海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费正清认为“条约口岸”有何功能?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例说明中国近代接纳西方生活方式的全体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否同意材料四中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小明在复习中国近代史的时候,看到某一条约的内容是:“清朝政府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这个条约应该是 | |
[ ]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