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中国农历以天干地支纪年,每六十年一轮回。2014年是农历的甲午年,历史上的甲午年先后多次发生了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大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2分)中国农历以天干地支纪年,每六十年一轮回。2014年是农历的甲午年,历史上的甲午年先后多次发生了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大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2分)中国农历以天干地支纪年,每六十年一轮回。2014年是农历的甲午年,历史上的甲午年先后多次发生了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大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道光十四年( 1834),英国贵族、上议院议员、海军高级将领律劳卑出任驻华商务监督,奉命以查办商务名义来到中国.六月,他乘船抵达澳门,后又直驶广州。照惯例,英国商人只许在澳门居住,欲入广州,需先经税关批准,但律劳卑无视中国规定,擅闯广州。广总督卢坤闻知,下令“封舱”,中断中英贸易。
材料二:

——甲午战争博物馆一墙面
材料三:我国同伟大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同各人民民主国家已经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友谊,我国人民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友谊也日见增进,这种友谊将继续发展和巩固。我国根据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同任何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政策,已经获得成就,今后将继续贯彻,在国际事务中,我国坚定不移的方针是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的崇高目的而努力。
——中国某一国宪法·序言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第一个甲午年时中国对外关系的状态?(2分)
(2)材料二梁启超指出:“唤起吾国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对这一评价的合理性。(3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三的宪法颁布于哪一年?(1分)其依据是什么?(2分)结合材料三概括指
出该宪法序言所体现的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4分)
答案

(1)状态:实行闭关锁国;西方国家迫切希望扩大对华贸易。(2分)
(2)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实业救国、维新变法和革命思想都迅速发展;要求改革现状的社会变革运动也不断兴起。(3分)
(3)判断:1954年宪法。(1分)依据:中苏结盟并友好是在整个50年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时已提出。(2分)特点: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推行一边倒政策,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1953年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主动姿态积极谋求新的国际关系;对外关系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对外关系从中国和西方两个角度来说明,依据材料一盒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中国实行闭关锁国,二西方国家迫切希望扩大对华贸易。
(2)合理性可从甲午战后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等发面发生变化的史实来分析说明即可,如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实业救国、维新变法和革命思想都迅速发展;要求改革现状的社会变革运动也不断兴起。
(3)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中中苏关系非常友好的信息来判断,可得出是1954年宪法,依据从材料三中“我国同伟大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同各人民民主国家已经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友谊”和“我国根据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同任何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政策”的信息来归纳即可;第二小问特点从材料信息科概括出推行一边倒政策,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1953年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主动姿态积极谋求新的国际关系;再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史实可归纳出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对外关系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
举一反三
近代一首《竹枝词》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该诗涉及的一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
B.洋务运动甲午战争
C.义和团运动甲午战争
D.洋务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近代史中经常提到“近代化”一词。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说,是指采用机器生产;从政治方面来说,是要求建立民主政治;从思想文化来说,是主张民主与科学。从这一观点出发,下列言论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有(      )
①“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②“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打乱„„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
③“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洋人誓不完。”
④“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蒋梦麟在《西潮》中说:“中国一度非常讨厌西方文化,她惧怕它,诅咒它,甚至踢翻饭桌,懊丧万分地离席而去。结果发现饭桌仍从四面八方向她塞过来。”材料所反映的这种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突出表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蔡元培在1916年说:“满洲政府,自慈禧太后下,因仇视新法之故,而仇视外人,遂有义和团之役,可谓顽固矣。”在此蔡元培认为,义和团运动(     )
A.与现代化进程相悖B.主要由民族矛盾引起
C.是维新变法的继续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