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期间,香港总督卜力爵士上任后到中国内地视察,香港报纸给予大量报导,下列报导不符合史实的是(   )A.在北京接见中国外务部官员B.到上海视察英国人开设的

戊戌变法期间,香港总督卜力爵士上任后到中国内地视察,香港报纸给予大量报导,下列报导不符合史实的是(   )A.在北京接见中国外务部官员B.到上海视察英国人开设的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戊戌变法期间,香港总督卜力爵士上任后到中国内地视察,香港报纸给予大量报导,下列报导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在北京接见中国外务部官员B.到上海视察英国人开设的工厂
C.乘军舰在长江各口岸考察中国风情D.在西什库教堂做祈祷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戊戌变法期间,中国处理对外事务的机构应该是总理衙门,外务部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签订的《辛丑条约》里面规定“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所以A不符合史实。
举一反三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在此以后”的“此”是指(  )
A.《南京条约》丧失关税主权B.《天津条约》增开十处通商口岸
C.《马关条约》允许外国设厂D.《辛丑条约》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迫使西方列强采取“以华制华”策略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
——《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年)
材料二 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
——《江苏巡抚吴元炳奏》(1874年)
材料三 “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
——《清史稿》
材料四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编队2008年12月26日下午从海南三亚起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他们的任务是保护中国航经亚丁湾、索马里海域船舶和人员安全,保护世界根食计划署等国际组织运送人道主义物资船舶的安全。这是我国首次使用军事力量赴海外维护国家战略利益,是我军首次组织海上作战力量赴海外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也是我海军首次在远海保护重要运输线安全。
——《半月谈》2009年第1期
(1)依据材料一概述当时清政府出现的现象及产生这一现象原因。(4分)
(2)针对材料二的建议,清政府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请结合有关史实说明。(2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甲午一役”对中国主权造成的严重破坏,并指出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4分)
(4)综合上述四则材料,你能得到什么认识?(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01年清政府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以近代化的视角认识该事件,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外交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提升B.体现了外交体制的近代化
C.便于列强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D.表明清政府放弃闭关政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三人的共同目标是(  )
A.挽救中华民族危亡B.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C.推翻清政府的统治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