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慈禧太后材料二:本大总统深明履行条约,遵守条例,与友邦敦睦为唯一之基础。——袁世凯材料三:国民革命

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慈禧太后材料二:本大总统深明履行条约,遵守条例,与友邦敦睦为唯一之基础。——袁世凯材料三:国民革命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慈禧太后
材料二:本大总统深明履行条约,遵守条例,与友邦敦睦为唯一之基础。——袁世凯
材料三:国民革命军是列强各国的好朋友,决不用武力改变租界的现状。——蒋介石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内容是在哪一事件后提出的?(2分)
(2)材料二中的袁世凯当上中华帝国皇帝后,1915年与日本签订了什么卖国条约?(2分)
(3)上述三段材料共同的思想倾向是什么?(2分)这三段话出自不同时期不同人物之口,但思想主张却是相同的,其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这说明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什么问题?(4分)
答案
(1)八国联军侵华,镇压义和团运动。(2分)
(2)“二十一条”。(2分)
(3)共同的思想倾向:与帝国主义勾结和投降卖国。(2分)原因:他们都是中国反动势力的代表,是帝国主义在华的统治工具和代理人。(4分)说明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结成反动同盟,共同镇压和剥削中国人民,中华民族面临艰巨的反帝反封建任务。(4分)
解析

举一反三
(12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请回答:
(1)说明图一到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6分)综观图一到图三反映了中国当时怎样的政治局势?(1分)
(2)图四、图五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中,中国取得了什么样的外交成就?(2分)
(3)图六是我国代表在第26届联大上的照片,你知道乔冠华为什么开怀大笑吗?(1分)
(4)上列图片反映出旧中国外交与新中国外交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目前江苏正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各学校都有校本课程,但校本课程中有些错误,请指出下列内容有违历史史实的部分(   )
①甲午战争时期,邓世昌在黄海战役中英勇抗击日军,壮烈殉国
②道光皇帝听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非常愤怒
③面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资产阶级革命派成立革命政党兴中会、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戊戌变法,成为中国人民抗争和探索的时代画卷
④《辛丑条约》签订后,有人说:“当今的中国,要反帝就要反清,反清就要反帝”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翻阅《中国近代史》时,看到有关某不平等条约的一段文字:“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近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你推断这段文字出自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该诗写于
A.1840B.1860C.1895D.1896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王道士与敦煌藏经洞”
以下内容摘自《敦煌藏经洞的发现者——王道士》等文:
片断一:王圆篆(1850—1931),祖籍湖北麻城,出生于陕西。青年从军,为清军河西的兵勇,退伍后当了道士,后来到莫高窟。清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1900年6月22日),王道士在清理流沙时发现了轰动世界的藏经洞。
片断二:1907年3月,匈牙利籍英国人斯坦因最先来到敦煌,利用买通和欺骗的手段从王道士手中盗走大量遗书……,1908年春,法国人伯希和来敦煌盗走古书、佛教经文、民间文学等汉藏文卷子写本精华6000卷。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小川一郎进行了摄影和调查,并盗走文书约600卷。1914年,斯坦因再次盗走写本文书五箱。两次共掠走文书一万多件。1914年至 1915年间,俄国人奥登堡也盗走文物2000件以上……
片断三:据分析,当时王道士把经卷卖给斯坦因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他多次求助官方予以重视,而且是逐级上报,但无人过问,致使他灰了心。二是为了得到经费,完成他的宏愿,清扫洞窟,修建三层楼,架设木桥。三是唐玄奘沟通了他们的思想,斯坦因这个探险家追求事业的精神感动了他。……对斯坦因的举动,中国的官方毫不在意。官方的态度使王道士更加放心地可以不加限制地随意出售藏经洞的文物。
片断四:斯坦因将藏经洞的珍宝公诸于世界,全世界为之发疯时,清廷才认识到敦煌文物的价值。但他们想到不是如何保护这批国家珍宝,而是如何将其据为己有。……1910年清廷下令将藏经洞剩余的经卷运至北京保存,运送途中几乎每到一处都丢一批。
片断五:自王圆篆发现并清理藏经洞后,据统计,藏经洞出土的佛教经卷、社会文书、刺绣、绢画、法器等文物多达5万余件,年代涵盖公元4-11世纪。敦煌遗书的发现,推动了与中世纪中亚、中国有关的历史学、语言学、考古学、民族学、文学、艺术、书志学、历史地理学和科技史等的研究。敦煌遗书发现后,很快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并成为一门为世界学者所关注的学问——敦煌学
问题(25分)
(1)王道士发现藏经洞的那一年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其结果如何?(4分)
(2)请根据材料说明敦煌藏经洞珍宝的丢失与哪些因素有关?(6分)
(3)你如何看待王道士与敦煌藏经洞的关系?(1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