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对中国的社会变革和进步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关于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相同之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领导阶级B.革命性质C.群众基

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对中国的社会变革和进步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关于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相同之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领导阶级B.革命性质C.群众基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对中国的社会变革和进步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关于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相同之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领导阶级B.革命性质
C.群众基础D.民族主义

答案
D
解析
辛亥革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其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缺乏群众基础。五四运动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都是为了获得民族独立,都属于民族主义的范畴。
举一反三
历史分期是通过划分历史时期研究史学的一种方法,旨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别,从中发现历史发展的特点及规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关于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是确定中国近代史学科对象的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胡绳发表文章将其限定在1840~1919年之间。此后,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明确分界,分界线就是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但范文澜等学者提出,按照社会性质,中国近代史应该包含1840~1949年的整个时期。——张海鹏《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分期应以1949年为界》
(1)如果以“五四运动”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革命有何区别?简要说明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如果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性质有何“质的差别”?
(3)有部分学者主张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简要分析其原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近现代以来的历史进程深刻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推进中国社会变革、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中央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浮雕,“武昌起义”与“南昌起义、抗日战争、渡江战役”等依次排列。这是一种象征,也是一种胸怀和自信。它寓示着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必然联系,反映了共产党人的历史观。……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同志在1942年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曾经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
——刘新如《辛亥革命10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
成立90周年的历史昭示》
材料二 令侵略者想不到的是,这一事件激起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怒潮,中国人民以此为起点进行了长达14年不屈不挠的抗日战争,最终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完全胜利。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历经列强蹂躏的中华民族,已经在日本帝国主义鲸吞中国的嚣张野心中彻底觉醒和顽强奋起了!
——(2011年)人民日报社论《勿忘国耻 共襄复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阶级基础等角度分析“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
(2)材料二中“这一事件”指的是什么?有何严重后果?结合有关史实说明中华民族是如何“彻底觉醒和顽强奋起”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国歌是一个国家民族气质和精神面貌的综合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大清帝国国歌——《巩金瓯》:“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注:“金瓯”在中国古代比喻疆土之完固。)
材料二 1912年元旦,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秀河山普照,喜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材料三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在讨论新中国国歌时,徐悲鸿建议采用1935年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但有代表认为,这首歌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已不可行,主张修改歌词。
(1)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清政府为何采用《巩金瓯》作为国歌?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华民国国歌》表达了怎样的政治愿望?为实现“揖美追欧”,民国政府在政治、经济方面有何措施?(各举一例)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背景是什么?你是否同意有关代表主张修改歌词的建议?为什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近代前期某文件写道:“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清廷及旧时管制、军制等课,并避讳抬头字样,应由各该书局自行修改。……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该规定的目的是                                                        (  )
A.为推翻清王朝做舆论准备B.建立近代教育制度
C.塑造民国民主精神D.彻底废除科举制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12年4月孙中山访察武汉后说:“以南皮(注:南皮即张之洞)造成楚材,颠覆满祚,可谓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这表明当时孙中山已经认识到                                                  (  )
A.湖北新军是辛亥革命的第一推手
B.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全民革命
C.长时段社会变革推动了武昌首义
D.部分洋务派官员转向了反清革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