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分)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分)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摘自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材料二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河南程氏遗书》
其实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做元首;一旦亡了国,像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的君主,好象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                                           ——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材料三 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而是整个人类在漫长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观。这既代表了近年来中国人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崭新视野,也是探索科学和民主“百年长途”的终极答案。
——摘自总理温家宝2007年在全国人大记者会上的讲话
材料四  20世纪90年代初期出现一次立法高峰。这一时期大批用来调整经济活动的法律法规纷纷出台。仅1993、1994两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经济方面的法律就有公司法、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对外贸易法、注册会计师法、预算法、农业法、仲裁法、审计法、广告法等。这一工作到20世纪末基本完成,也就是说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用以规范、调整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框架。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的革命斗争史实。(3分)材料一指出“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认识的原因?(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3分)这一变化体现了辛亥革命的哪一历史意义?(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建立初期是如何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2分)
(4)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立法高峰的特点及其原因。(3分)
答案

(1)史实: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民主革命思想,同改良派进行论战;发动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政权。(答出任意三点得3分,其他正确史实也可得分)
原因: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社会性质没有变化,因此许多青年低估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2分)
(2)辛亥革命前,人们认为皇帝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辛亥革命后,人们破除了对皇帝的迷信。(4分)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分)
(3)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确立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出任意三点得3分)
(4)特点:以经济立法为主。(2分)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适应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小问考查的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依据所学知识,1905年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同改良派进行论战;发动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等武装起义;建立中华民国,成立资产阶级革命政权。第二小问实际考察的是认为辛亥革命是一场失败的民主革命的理由,根据所学知识,认为辛亥革命是失败的,主要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2)根据材料中对国人对皇帝的看法从“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君主…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一旦亡了国,比寻常人还要可怜”,由此可以看出国人在辛亥革命前认为皇帝是至高无上的,神圣不可侵犯的;辛亥革命后,认为破除了对皇帝的迷信。结合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可知这一认识体现了辛亥革命解放了思想,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3)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举一反三
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20世纪两次历史性剧变,这两次剧变都:
             
《大总统誓词》             《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创立公告》
①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②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
③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④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世纪初,以绅商为主体构成的立宪派,是当时中国政治风云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对其历史作用表述准确的是(   )
①主张暴力革命,废除君主专制政体      ②出台宪法大纲,规定臣民自由权力
③追求政治民主,与革命派殊途同归      ④策动诸省独立,清朝统治士崩瓦解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路径或者方向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历史可能循着某种路径发展,历史条件改变了,发展的路径也可能改变,这就是历史发展的转折。洋务新政(洋务运动)的兴起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它虽然没有使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生产方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但却为此后改良派、革命派成长提供了基础。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材料二: 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1)结合洋务运动的内容简要分析洋务运动是如何为改良派、革命派成长提供基础的?(6分)
(2)试分别概述材料二中所说的“沉沦”和“上升”的含义。(8分)
(3)20世纪初期是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时期,列举这一时期体现“沉沦”“上升”的重大历史事件各一例。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901到1920年间近代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原因。(1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说:“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这是因为这两大事件
A.使中国先进分子找到了改造中国的新途径
B.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充分的组织准备
C.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重要标志
D.为“工农武装割据”提供了理论依据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