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曾说:“内地之人,其闻革命排满之言而不以为怪者,只有会党中人耳。然彼众皆知识薄弱,团体散漫,凭藉全无,只能望之为响应,而不能为原动力也。“对此理解不正确的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孙中山曾说:“内地之人,其闻革命排满之言而不以为怪者,只有会党中人耳。然彼众皆知识薄弱,团体散漫,凭藉全无,只能望之为响应,而不能为原动力也。“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会党是孙中山在革命中依靠的力量之一 | B.孙中山没有意识到会党的缺陷,是其革命屡次受挫的原因之一 | C.辛亥革命期间发动群众难度巨大 | D.孙中山认为会党不能作为革命的主力 |
|
答案
B |
解析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与会党的关系,属于老人教版的内容,因此主要靠学生的阅读进行分析判断。孙中山强调会党对革命的理解是有偏差的,缺乏组织性,只能是响应革命。这说明孙中山对会党的认识还是客观地,B项说孙中山没有意识到会党的缺陷,因此是错误的。其他三项均符合题意和史实。 |
举一反三
(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假如没有孙中山、同盟会和辛亥革命的功绩,中国将很难走出推翻皇帝做皇帝,打江山坐江山的历史怪圈。而在辛亥革命以后,尽管通往自由和民主的道路仍然无比艰难,但有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为鉴,任何人想再帝制自为,再让已经被废黜的小皇帝回到北京皇宫,再复辟形形色色的专制制度、专制意识,都注定逃不过人民的唾弃,都注定会失败。 ——梁峰《从现代化看辛亥革命》 材料二 资本主义现代化暴露出许多问题,社会主义则是对资本主义的否定。十月革命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道路,而其自身的发展,却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钱乘旦《世界近代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材料三 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是一个社会将固守于传统系统的政治领导转变为热心于彻底现代化的政治领导的过程。对于新中国而言,“政治领导的决定性作用”,才是“中国奇迹”的核心。 ——布莱克《现代化的动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现代化理论的角度说明辛亥革命的成果。(4分) (2)试举两例说明十月革命后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也不是一帆风顺的”。(2分) (3)结合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就,说一说你怎样理解“中国奇迹的核心”。(3分) (4)综合以上材料,阐述你对现代化有何认识。(2分)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法的界定十分模糊,倒是皇帝圣旨、朝廷法令、祖宗遗训更具威力。因为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法律对皇权的约束作用微乎其微。法律遇到开明皇帝有些用,一遇到昏庸暴君,无法无天,所谓“人亡政息”。……这遗风流传至今即权大于法,有法不依,拟法不严,徇情枉法。 ——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 材料二 “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为”。 ——《孙中山全集》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什么特点?(2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反映的法制观念有哪些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的实践。(4分) (3)“国”字传统写法是國,但在辛亥革命时期有人却写为“囻(口内一个民字)”,并认为这是当时民众的一个新创意。说明这个创意表达的思想观念,并解释其社会原因。(4分) |
1907年初,梁启超在《现政府与革命党》一文中说:“革命党者,以扑灭现政府为目的者也,而现政府者,制造革命党之一大工场地。”由这段可以看出( )A.梁启超已转化为资产阶级革命党人 | B.暴力革命的道路为国人广泛接受 | C.清政府的府朽促使革命形势高涨 |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
费正清说,中国人对外国生活怀着好奇心理并且倾向于采用外国思想,这种情绪自1860年前后已在慢慢地增长,到19世纪90年代以后又加速发展了,在1905年以后达到了近乎发狂的程度。下列不属于19世纪90年代以后“这种情绪”加速发展盲至“发狂”的原因是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B.民族危机的加深 | C.义和团的直接影响 | D.维新变法的推动 |
|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N·佩弗写道:“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实际上,对比美国1787年制定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内容上也有不同的规定,表现在 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②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③决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④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