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后,清廷发布上谕:“图自强而弭祸患……以恤商惠工为本源”。其客观上A.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B.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C.阻止了外国对中国的侵略D.推动了民

甲午战争后,清廷发布上谕:“图自强而弭祸患……以恤商惠工为本源”。其客观上A.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B.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C.阻止了外国对中国的侵略D.推动了民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甲午战争后,清廷发布上谕:“图自强而弭祸患……以恤商惠工为本源”。其客观上
A.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B.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
C.阻止了外国对中国的侵略D.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甲午战争后清政府的了偿还对日本的战争赔款,从而扩大税源,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这一做法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答案选择D项。
举一反三
1882年底,英国商人比尔兹利在年度财务报告中沮丧地写道:“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李鸿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上述材料反映出
A.民用企业起到了一定的分洋利作用
B.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
C.19世纪末外商企业逐渐退出了中国
D.李鸿章是民族资产阶级杰出代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
A.19世纪70年代 B.19世纪8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D.20世纪20年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表是《洋务运动教育变革实践活动统计表》。从中可以看出洋务运动 (  )
时 间
内     容
1862年
创办京师同文馆(外语)
1863年
创办广方言馆(外语)
1866年
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军事)
1867年
创办天文算学馆(科技)
1872-1875年
派遣留美学生120人,学习自然科学(声光化电算法及制器)
1880年
创办北洋电报学堂(科技)
①注重外语和科技教育       ②重点培养军事和实用技术人才 
③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  ④使西学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主导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
A.目的在于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D.以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经历了曲折发展,中国民族工业(   )
①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 
②都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③一直受到中国反动政府的严厉限制 
④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束缚,但又往往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依赖性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