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从下表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B.工业生产基础比较雄厚C.中国已从落

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从下表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B.工业生产基础比较雄厚C.中国已从落

题型:专项题难度:来源:
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从下表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
A.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
B.工业生产基础比较雄厚
C.中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D.工业生产的最高增长率是最低增长率的近12倍
答案
A
举一反三
以下海报反映了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面貌。符合历史时序的是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海南省高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
A.工业发展速度放缓
B.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
C.工业布局发生变化
D.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材料二:1958年***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材料三: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它们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材料四:……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根据材料一与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的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结果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材料三中所提出的两支突起的“异军”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解决了什么问题。他们所起到的作用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概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基本进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9年9月19日,“辉煌六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隆重开幕。下列事物的出现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多年全国各省市的粮票、油票、布票②浙江某人民公社缝纫厂
③“籼型杂交水稻”④凤阳县农民分田到户的契约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
D.③①④②
下面是1949年后,关于我国大陆人口流动方面三则材料,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解放后,大批的军人就地复员。大规模的建设开始后,很多农民就到城市做了工人。当时北方建了很多大规模的棉纺厂,很多农民就进了城做了工人。还有很多人支援东北重工业,所以也有大批的流动……北京成为首都以后,文化名人、服务业都到北京去了。
——葛剑雄《人往高处走,社会离不开迁徙自由》
(1)从1949年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是什么?这一时期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从1958年开始中国人口逐步就基本没有自由迁移了。20世纪60年代***决定建设大三线、小三线,大批工厂从沿海发达地区迁移。大三线在山西南部秦岭那里,四川、贵州、云南,现在汶川地震我们知道好多大的厂都是那个时候陆续迁过去的,国家把建设重点或者是国防建设重点放在大三线,各地有小三线,小三线在皖南。“文化大革命”又出现了大规模流动,一方面(城市党政机关干部)继续精简下放,上海支援新疆,另一方面是上千万的知青,大城市甚至包括中等城市的知青都迁到农村,上山下乡,到边疆去,往黑龙江、云南、内蒙古各个地方迁。
——葛剑雄《人往高处走,社会离不开迁徙自由》
(2)从1958年开始到“文革”期间,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是什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迁移有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各地改革开放后,就开始吸引流动人口了。深圳、广东先开放,建设特区吸引几十万过去。因为当时开始办的产业都是“三来一补”,都是劳动密集型的,吸引了大批的内地农村人口。还有一个潮流是移居海外,出国。
——葛剑雄《人往高处走,社会离不开迁徙自由》
(3)改革开放以后,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如果以三十年为分界线,前三十年人口迁移和后三十年的人口迁移最大的不同是什么?由此预测我国人口迁移的趋势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