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二条 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 第十条 所有没收和征收得来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除本法规定收归国家所有者外,均由乡农民协会接收,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第三十条 土地改革完成后,由人民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并承认一切土地所有者自由经营、买卖及出租其土地的权利。 |
——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 |
材料二 为了获得足够的粮食、棉花、油料等产品,保证城市居民的生活消费和加工企业的原料供应,就要对农副产品实行贸易垄断即统购派购的制度。为了确保在低价统派购的条件下农民仍然能把资源投入到国家工业化所需要的农产品生产中,就要求作出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安排,使国家能够以行政力量直接控制农业的生产。按照这种逻辑,实行主要农产品的统购统销政策之后,(1953年)农业集体化运动随之开始并不断加速…… |
——林毅夫等著《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 |
材料三 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是长期不变的,集体经济要建立生产责任制也是长期不变的。……包干到户这种形式,在一些生产队实行以后,经营方式起了变化,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社员承包的土地不准买卖,不准出租,不准转让,不准荒废,否则,集体有权收回……前几年国家提高了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并对收购政策作了一些必要的调整,农民从中得到很大好处。……要教育农民顾全大局,保证按规定质量完成农副产品交售任务,支援工业、城市和出口,力争为国家建设多做贡献。 |
——中共中央1982年1月1日转发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
材料四 每一次土地制度的变迁对农业和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产生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
——胡元坤著《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研究》 |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建国初期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的主要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国家对农业进行的“强制性的制度安排”主要指什么?其着眼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一、三所反映的土地政策有何异同?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国家对农业有什么调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上述材料中农村土地制度的三次变迁,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四的观点。(要求:观点理解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