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又私自送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具,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1)归纳材料1中提到的威胁小农经济稳定的诸多因素(3分) 材料2 建国初,人民政府发起土地改革运动,平均分配土地,一家一户的自耕农经济成为经济的主体。不久,多数农民满足于“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图景,生活积极性下降。1952年对山西49个村的调查,有1078亩土地被卖出;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的农村调查,有12.52%的农户出租土地;1952年对山西祁县的调查,在2486户农民中,放高利贷有20户。 (2)根据材料2,在稳定的社会条件下,自耕农自身发展出现哪些新问题?(3分) 材料3 1958年10月28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3)材料二中农民向往的“新乐园”在当时是指什么?简要分析它出现的原因。(2分) 材料4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4) 材料4反映了我国怎样的一种经济体制?(2分)这种经济体制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分)对我国农村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
答案
(1)赋税过重、徭役频繁、疾病困扰、人情往来、水旱灾害、高利贷盘剥等。(任答三项即可得3分) (2)满足温饱状态、出卖土地、出租土地、放高利贷。(3分) (3)人民公社。(2分)“左倾”错误。(八大二次会议制定的总路线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2分)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2分) |
解析
第(1)第(2)问注意归纳材料信息即可;第(3)问结合材料判断是人民公社问题就迎刃而解。第(4)问难度不高,但答案要注意概括。 |
举一反三
中国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都不能背离这一国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中国还存在一种“另类”的乡村政权,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红色苏维埃政权。中国的苏维埃政权虽然始终在农村,来源却很洋气,是直接从苏俄引进的。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 ——张鸣《苏维埃乡村追求》 (1)材料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是指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2分) 材料二 1978年11月24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神情隐秘而带悲壮地签订了一份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和(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和影响(5分) (3)聆听历史,是一种智慧。综合上述问题,谈谈你的认识。(3分) |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 2007年10月15日上午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同志作了重要报告。报告中指出:“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重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1)1978年以来,在城乡经济体制改革中,我国是如何不断深化改革的?(6分) (2)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3)社会面貌变化之一是我国民主法制不断完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4分)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各项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30年。 (1)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拉开序幕的。结合史 实加以说明。(4分) (2)1 978年18月,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 允许“包工到作业组,联系产量计算报酬,实行超产奖励”。1980年4月,邓小平指出:“我赞成政策要放宽……有的可以包产到组,有的可以包给个人。这个不用怕。”随后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会议纪要,指出“没有什幺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1981年底,全国农村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198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正式肯定了土地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从此“包产到户”在全国农村铺开,“大包干”成为这一时期中国农村最“热”的词。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从“文革”结束到1982年农村经济体制经历的变化。(2分)与改革前相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经营方式、分配形式、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召开了6次全国代表大会,45次中央全会,制定了一整 套方针政策。请填写下表内容。(3分)
会议
| 内容
|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 通过《关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 中共十三大
| ①
| 中共十四大
| ②
|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 作出《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 中共十五大
| ③
| 中共十六大
| 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4)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成功实现从封闭半封闭走向全方位对外开放。试列举我国对外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3分) (5)结合所学知识,谈谈3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基本经验。(3分) |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更是个农民大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眷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材料二 1865年英国在上海创办的耶松船厂 江南制造总局成立于1865年,起初厂址在 上海虹口,后来迁到市南高昌庙 荣家的保兴面粉厂 鸦片战争后流入城市破产的农民 材料三 以下是张德元、潘林《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 图一 图二 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指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长期在我国古代存在的主要政治制度和主流思想。(5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经济结构有何特点?其形成原因是什么?(4分) (3)从材料三图一看,安徽省农民对农村土地承包制的评价,有58%的人认为:总体来看是好的,但也存在很多问题。结合你的理解,说明这一结果的理由。(4分) (4)在传统的农村社区,农民们比较重视亲缘、地缘关系,看重生活快乐,“平安是福”几乎是大家的共识。然而,此次调查结果表明,农民的传统价值观似乎已经被颠覆。从材料三图二中可以看出,安徽农民价值观念最突出的变化体现在哪里?(1分)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变化的原因。(2分) . |
(16分)以民为本,重视改善农村民生,关系着农村的和谐与稳定。建国后的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民生问题的探索中,有过挫折的教训,也有过成功的喜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958年,当谈及人民公社问题时,毛泽东说:“人民公社,一曰大,二曰公;......政社是合一的;搞公共食堂,自留地取消,鸡鸭及房前屋后的小树还是自己的,这些到将来也不存在;......人民公社有共产主义的萌芽,产品十分丰富,粮食、棉花、油料都实行共产。如果做到吃饭不要钱,这是一个大变化。大概十年左右,可能产品非常丰富,道德非常高尚,我们就可以在吃饭、穿衣、住房上面实行共产主义,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就是共产主义。” 材料二 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20户农民代表联名签订了分田和包产到户的契约,由此揭开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小岗村1978年没有单干的时候只能收3万斤粮食,单干后当年就收了18万斤,一下子就翻了6倍多。人均收入由上年的22元跃升为400元。这样,吃饭的问题都解决了,虽然说小岗没有富起来,但住、穿、吃方面都进步了很多。 材料三 “一年越过温饱线,20年没过富裕坎”。这是相当长时期内,一拨又一拨参观考察者安徽小岗村的感慨和评价。而素有“天下第一村” —— 华西村,坚持农工商并举、实现年营业收入达450亿元,户户住别墅,家家有汽车,人均存款超过百万元。提到华西村,就不能不提吴仁宝,他不仅懂经营、懂管理,更关键在于他懂得研究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政策,抓住我国千载难逢的改革开放大好机遇,及时摈弃了传统农民的生活劳作方式,以承揽加工业务为主,带领广大村民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也将华西村打造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样本。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建立人民公社的主观愿望是什么?你是如何看待人民公社化运动的?(4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小岗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此后中国共产党又采取了哪些措施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7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华西村成为“天下第一村”的原因有哪些?(不得摘录原材料)(3分) (4)从上述材料中,你能得到哪些认识?(2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