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维新思想和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想的主要不同点在于 [ ]A.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 B.学习外国的军事技术 C.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 D.借鉴外国经验探索
题型:云南省同步题难度:来源:
早期维新思想和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想的主要不同点在于 |
[ ] |
A.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 B.学习外国的军事技术 C.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 D.借鉴外国经验探索救国之路 |
答案
C |
举一反三
1897年杭州诂经精舍主持人俞樾对生徒慨叹:“最近三年中,时局大变,风气大开,人人争言西学,我与各位同学抱着古老的遗经不动,这是前人所说的不通世变的鄙儒。”导致俞樾发此慨叹的原因不包括 |
[ ] |
A.民族危机加深 B.皇帝实行变法 C.通商口岸设立 D.维新思想传播 |
“一般说来,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难,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是 |
[ ] |
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人物 B.甲午战争后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C.辛亥革命时代资产阶级革命派 D.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知识分子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理,可计日待也。 |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
材料二: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倘立宪政治之主动地位属于政府而不属于人民,不独宪法乃一纸空文,无永久厉行之保障,且宪法上之自由权利,人民将视为不足轻重之物,而不以生命拥护之一;则立宪政治之精神已完全丧失矣。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 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 |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
材料三:这个文化运动,当时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它提出了“平民文学”口号,但是当时的所谓“平民”,实际上还只能限于城市小资 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即所谓市民阶级的知识分子……。乃是这个运动未能全竟其功的原因。 |
——***《新民主主义论》 |
材料四:从受压迫的青年和受压迫的妇女——激进分子们在他们的刊物上予以全面详尽论述的话题——受压迫的劳工大众,激进分子注意焦点的这一转变结果形成了他们与劳工大众的一种新的认同……不久,年轻的激进分子们就被劝告要到劳动人民中去工作,而且他们当中有人这样做了——彭湃在海陆丰的农民中间,张国焘和邓中夏在北方的铁路工人中间,***在长沙的工人中间,还有恽代英在武汉的工人中间。 |
——《剑桥中华民国史》(上) |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什么?其主张引发了什么重大历史活动?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实践自己的认识的?根据材料三分析其“未能全竟其功”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四中“激进分子”指什么人?与材料一、二相比,他们的政治活动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以上材料,你得到什么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赛创立了以“适者生存”为核心内容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以此来捍卫进化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严复接受并传播了进化论。两者给东西方带来的共同影响是 |
[ ] |
A.否定了上帝的权威 B.改变了部分知识分子的世界观 C.直接导致了中英两国的政治改革 D.开始 了民主、科学对民众的启蒙 |
伴随着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中国近代的人文主义思潮逐渐形成。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思潮的显著特点是 |
[ ] |
A.强调个人的人生价值 B.是一种资产阶级的思想 C.注重个人的思想解放 D.个人价值与民族命运相结合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