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梁启超在一篇文章中写道:“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923年,梁启超在一篇文章中写道:“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为了达到“全人格的觉醒”,中国当时掀起A.新文化运动 | B.维新变法运动 | C.辛亥革命运动 | D.国共第一次合作 |
|
答案
A |
解析
试题分析:从梁启超的意思看,要实现中国的近代化,必须从社会思想文化诸多方面进行变革,促进人民意识的觉醒和思想的解放。当时先进知识分子发起了新文化运动。B维新变法发生在1898年;B辛亥革命是在1911年;D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于1924年。只有A符合要求。 点评:关于新文化运动,还可以考查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实质: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斗争。 |
举一反三
鲁迅先生在《看镜有感》中有一段很有名的话:“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而国粹遂成为孱王和孱奴的宝贝。”这表明鲁迅主张A.弘扬国粹,捍卫传统 | B.吸收外来文化是自强自信的表现 | C.对外来文化要保持高度警惕 | D.接受外国东西易为异族奴隶 |
|
陈独秀、鲁迅、胡适等一代文化先驱,正是吸纳和借助了西方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中的民主、自由、科学思想,才建构了他们的现代文化思想,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这启示我们A.文化要求发展就应该弃古学西 | B.文化要发展就应该兼容并收,海纳百川 | C.文化要发展就必须大胆革新 | D.文化要发展就应该吸纳和借助西方文化 |
|
钱玄同在《中国今后文字问题》中说:“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废以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钱玄同主张废除汉字的主要原因是A.汉字是旧学说旧道德载体 | B.汉字违背自然进化原理 | C.汉字不能适应全球化趋势 | D.汉字记载三纲五常说教 |
|
一般说来,思想启蒙运动总是发生在社会变革之前,而新文化运动却带有为辛亥革命“补课”的性质,主要是因为A.彻底完成了辛亥革命未能完成的任务 | B.第一次高举社会主义的大旗 |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指出:“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这种感觉,从鸦片战争后渐渐发动……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所以……开始在社会上运动。……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⑴中国“在器物上感觉不足”的背景是什么?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⑵在“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从制度上感觉不足”、 “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的三类人当中,材料的作者应属于哪一类?(1分)材料中所说的“在社会上运动”具体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 ⑶“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的代表人物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其开始标志是什么?(4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