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东学西渐,西学亦东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清之际,欧洲的耶稣会士历尽千辛,沟通中西文化,把中国当时的主体文化——儒学——程朱理学,用轮船

(14分)东学西渐,西学亦东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清之际,欧洲的耶稣会士历尽千辛,沟通中西文化,把中国当时的主体文化——儒学——程朱理学,用轮船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4分)东学西渐,西学亦东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之际,欧洲的耶稣会士历尽千辛,沟通中西文化,把中国当时的主体文化——儒学——程朱理学,用轮船运往17—18世纪的欧洲,在那里曾经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儒家思想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欧洲新思想相结合,成为欧洲近代历史发展的主导精神——启蒙思想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               ——郑明谦著《儒学对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
材料二: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政治制度不如人,而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材料三: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先进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呑活剥的、毫无批判地吸收……   ——***《新民主主义论》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在中国的儒家思想影响下欧洲启蒙思想能够形成,而欧洲先进思想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没有“生根结果”? (4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胡适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为改变上述状况,胡适等人提出了怎样的主张?(6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斗争实践,谈谈***是如何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的。(4分)
答案
(1)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以及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文艺复兴等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中国:封建专制空前强化;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传统儒家思想根深蒂固。(4分)

解析

举一反三
新文化运动后期,一些新文化人士开始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因为
A 发现了民主科学主张的不足     B 新文化运动受到反动政府的迫害
C 受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D 受西方侵华战争的冲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但历史上也曾发生过对儒家传统思想,尤其是儒家传统道德进行激烈批判和彻底否定的运动。这个运动应是       (   )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新文化运动D.辛亥革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陈独秀因有人指责《新青年》而发表了《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为“Democracy and Science”辩护。这里的“Democracy and Science”是指:    (    )
A.科学与技术B.民主与共和C.自由与平等D.民主与科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该图是鲁迅先生于1917年8月设计的北大校徽(后称“北大红”),刘半农戏称为“哭脸校徽”。其图案以篆体的“北大”二字构成传统的瓦当形象,下面的“大”字像一个人,上面的“北”字又像两个人,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B.隐含了新文化运动的价值取向
C.承载了北大人“肩负重任”的理想与追求
D.反映了“自由独立,兼容并蓄”的学术精神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16年,在美国哈佛大学任教的梅光迪说了这样一段话:“诗文截然两途。诗之文字与文之文字自有诗文以来(无论中西),已分道而驰……吾辈言文学革命,须谨慎以出之。尤须先精究吾国文字,始敢言改革。欲加用新字,须先用美术以锻炼之,非仅以俗语白话代之即可了事也(俗语白话固亦有可用者,唯必须经美术家之锻炼耳)。如足下言,乃以暴易暴耳,岂得谓之改良乎?”以下相关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本段言论是梅光迪针对新文化运动前后的文学革命而发出的
B.梅光迪对文学革命中的白话文改革持反对意见
C.梅光迪认为白话文没有美学价值
D.梅光迪对文字改革的态度严谨认真,有可取之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