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 [ ]A.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 B.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 C.旨在推翻
题型:专项题难度:来源: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 |
[ ] |
A.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 B.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 C.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 D.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 |
答案
B |
举一反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材料 改良文学之声,已起于国中,赞成反对者居其半。鄙意容纳异议,自由议论,固为学术发达之原则;独至改良中国文学,当以白话为文学正宗之说,其是非甚明,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其故何哉?盖以吾国文化,倘已至文言一致地步,则以国语为文,达意状物,岂非天经地义,尚有何种疑义必待讨论乎?其必欲摈弃国语文学,而悍然以古文为文学正宗者,犹之清初历家排斥西法,乾嘉畴人非难地球绕日之说,吾辈实无余闲与之作此无谓之讨论也! |
——陈独秀答胡适函(1917年) |
(1)根据材料,指出陈独秀对文言与白话之争性质的判断及他对反对者的态度。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结合所学知识,就陈独秀对白话文反对者的态度进行评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宴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
[ ] |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
新文化运动的巨大影响体现在 ①是中国近代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②沉重地打击了传统礼教 ③启发了人们的民主主义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 ④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
[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根本条件是 |
[ ] |
A.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B.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现民主政治 C.北洋军阀用封建思想维护统治 D.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兰芝被休(强迫离婚)后: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薄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
——南北朝时期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节选 |
材料二 “闽中少妇丧夫,不能存活,则遍告之亲戚,言将以某日自裁(自***),而为之亲戚者,亦引为荣,则鸠(筹)资为之治槥(音慧,意为小棺材)。前三日,彩舆鼓吹,如迎神人。少妇冠帔衮服,端坐舆中,游历坊市,观者如堵,有力者设宴饮之,……三日游宴既尽,当路结彩棚,悬彩绳其上,少妇辞别亲戚,慨然登台,履小凳,以颈就绳而殁,万众拍手称美。 |
——林纾《畏庐琐记》 |
材料三 《古今图书集成》统计的烈女节妇人数唐代 宋代 明代 51人 267人 36000人 朱熹:“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 ──《朱子语类》明清时代,《内训》、《古今列女传》、《规范》等女教读物铺天盖地,明清帝王都曾下过不少诸如此类的诏书、制文。” |
材料四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社会的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
——马尚斌等《中国近代史教程》 |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
(1)依据材料一回答,人们(南北朝时期)对妇女再婚持何态度?并说明依据。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依据材料二,概括寡妇殉难的原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依据材料三,分析“烈女节妇”唐代少而宋朝至明清增多的原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依据材料四说明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评价儒家思想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