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曾下旨“凡西洋传教士不遵守利玛窦遗规,一 律驱逐出境”。圣旨中“利玛窦遗规”的含义是[     ]A.入乡随俗,遵行中国礼仪   B.切磋学问,不得结交权

康熙帝曾下旨“凡西洋传教士不遵守利玛窦遗规,一 律驱逐出境”。圣旨中“利玛窦遗规”的含义是[     ]A.入乡随俗,遵行中国礼仪   B.切磋学问,不得结交权

题型:上海模拟题难度:来源:
康熙帝曾下旨“凡西洋传教士不遵守利玛窦遗规,一 律驱逐出境”。圣旨中“利玛窦遗规”的含义是[     ]
A.入乡随俗,遵行中国礼仪  
B.切磋学问,不得结交权贵
C.立足边缘地区,勿入京畿重地
D.研究天文历算,不得涉猎儒学
答案
A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末清初,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还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天主教耶稣会士的来华传教,是以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为背景的。……来华较早并影响较大的是意大利人利玛窦(1552~1610年)。德意志人汤若望(1591~1666年)、比利时人南怀仁(1623~1688年)等,也较著名。……耶稣会士在传教的同时,除了向中国朝廷和士大夫进献一些新奇工艺品外,也介绍了某些科学知识。利玛窦带来的《万国舆图》,第一次向中国人展示了世界五大洲的面目。                ——《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材料二  200多年前,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在宗教的欧洲,人的心灵是神的奴隶,人们以为心中如果没有上帝,便有罪恶感。然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人民有着积极向上和快乐的心灵。这促进了理性主义哲学的思考。儒家文化中君为轻,民为重,民心决定政权的思想,成为民主思想的源头。当时的欧洲,国家主要由皇权和贵族统治,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更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欧洲人对中国通过公开考试在平民中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极为推崇。
材料三  一般来说,“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前者实质上从旧文化的立场批评或赞赏新文化,后者则用新文化批评或赞赏旧文化。                                     ——欧阳哲生《严复评传》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国兴起的什么潮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股潮流兴起的国际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文化中可供欧洲人借鉴的元素。并进一步分析200年前欧洲中国文化热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各举一例分别评述材料三提到的“五四”以前和“五四”以后出现的文化倾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社会怎样的变迁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海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中西方科学、思想文化相互交流,彼此影响,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 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建国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存在对西学的争论,其中:甲认为中国是文明古国,周围国家是蛮夷禽兽之国,文化落后,因此,只能是以夏变夷,从来没有听说过“以夷变夏”。乙认为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中国原来也包括“器”的,但是后来这套科学技术“器”的研究没有被重视,失传了,传到西方去了。我们现在向西方学习,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中国古已有之,传到西方,现在“天将器还中国 ”,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丙认为乙是在“古书中猎取近似陈言,谓西学皆中土所已有,并无新奇”,其意在“扬已抑人”这种“西学中源说”的一大危害是造成社会更加崇古,“必谓事事必古之从,又常以不及古为恨”,以致在西学问题上只重“器”,而不能从更广泛的层面上进行学习。
材料四  一位研究晚清乡土意识的学考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文化现象?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主张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为什么没有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比较指出甲、乙、丙三人对待西学的态度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否认同材料四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围绕中国古代是否属于专制政体,西方曾进行了长期的论战。阅读材料:
材料一  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我已做过彻底的调查研究,可以肯定下述情况是确凿无疑的,那就是:皇帝无权封任何人的官或增加对任何人的赐钱,或增大其权力,除非根据某个大臣提出的要求这样做。 ——利玛窦《利玛窦中国札记》(注:利玛窦(1552—1610年),意大利传教士,曾在中国长期居住)。)
材料二  我们的传教士们告诉我们,那个幅员 辽阔的中华帝国的政体是可称赞的,它的政体的原则是畏惧、荣誉和品德兼而有之。……是不是我们的传教士们被秩序的外表所迷惑了呢?是不是因为在那里,不断地行使单一的个人意志,使他们受到了感动呢?                ——孟德斯鸠(1689——1755年)《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利玛窦与孟德斯鸠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就上述材料而言,你认为谁的观点更可信?请结合作者的史料依据及所处的时代背景,阐明你的理由。(假定明清政治制度基本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清华大学侯旭东教授研究,“中国专制说”在欧洲萌生,代表的是西方人的中国观,这种观点在近代传入中国,短时间之内便被广泛传播。请结合时代背景 ,简析“中国专制说”在近代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下列对中国近代史上“西学东渐”局面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反映了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侵略    ②本质上是资本主义文化与封建文化的斗争
③阻断了中国的独立发展和社会进步   ④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重要动力之一                           [     ]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题型:吉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和19世纪中后期我国所译西书变化图》,从中得出的最确切的推断是     
[     ]
A.学习西方逐成中国社会思想主潮
B.19世纪中后期维新变法思想兴起
C.科学类书籍的翻译数量增长显著
D.马克思主义终为中国人广泛接受
题型:上海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