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在《劝学篇》说:“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弟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机,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材料表明张之洞主张A.中体西用B.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张之洞在《劝学篇》说:“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弟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机,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材料表明张之洞主张 |
答案
A |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以孝弟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反映了张之洞并不主张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和伦理道德,从材料“虽朝运汽机,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可以看出其主张引进西方的科技和工业成果。故选A。BCD项都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 点评:洋务运动指导思想中体西用,就是用西方先进的制度来维护清王朝的腐朽的统治,这就注定了其结果必然是失败。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此外题中涉及到的维新派和革命派的思想主张也是考试的重点。 |
举一反三
《海国图志》在国内没有引起太大反响,只印了千册左右,影响有限。而就在美国侵略日本的1853年,日本人开始翻印《海国图志》,一共印刷了15版之多。1854年日本翻印该书60卷,士人争相购读,此后多次再版。上述材料说明A.日本的民族危机比中国深重 | B.《海国图志》在中国的思想价值不高 | C.日本进行变革的社会基础好于中国 | D.近代以来日本不断模仿中国的近代化 |
|
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拙,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二 受制于“皇帝制度”两千年,是这个民族不能逃避的命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比如“德先生“赛先生”迟迟不能落脚,比如公民意识、规则意识、宽容意识的缺乏,比如“熟人社会”,比如“守旧症”、“非我症”、“不合作症”、“麻痹症”,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代或者更远的尧舜禹。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转型的艰难。——张宏杰《十国皇帝的五种命运》序 (1)材料一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哪个三阶段?其实践和结果如何?(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分析近代中国文化转型难得原因。(3分) (3)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化转型呈现出“传统文化现代化,西方文化本土化”的趋向。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2分) |
时人对中国近代某一著述的评论:“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请判断此书应该是( )A.《海国图志》 | B.《孔子改制考》 | C.《新学伪经考》 | D.《赫胥黎天演论》 |
|
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 ***《在中共十二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请回答:(8分) (1)中国近代史上“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谁?(1分) (2)19世纪40—70年代,中国学习西方的两个著名思想主张是什麽? (2分) (3)请列举三个,中国近现代史上学习外国时,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而没有成功的例子。(3分) (4)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分别是什麽?(2分) |
中体西用的实质是( )A.维护封建统治 | B.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 C.学习西方物质文化 | D.维护清王朝统治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