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并认为“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材料二:曾国藩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并认为“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材料二:曾国藩说:“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并认为“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材料二: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制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材料三: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主张:“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四:钱玄同的文章号召说:“青年啊,如果你还想在二十世纪做个人,你还想中国在二十世纪算个国,那么,赶紧鼓起你的勇气,奋发你的毅力,剿灭这种最野蛮的邪教和这班兴妖作怪胡说八道的妖魔!”
材料五:鲁迅发表文章指出:“现在有一班好讲鬼话的人,最恨科学,因为科学能教道理明白,能教人思路清楚,不许鬼混,所以自然而然的成了讲鬼论的人的对头。”又说:“据我看来,要救治这几至国亡种灭的中国,那种孔圣人、张天师传言由东来的方法,是全不对症的,只有这鬼话的对头科学,不是皮毛的真正科学。”
——采选自《百年中国史话》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魏源对“夷”有何认识?“制夷”的含义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曾国藩提出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具体方法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梁启超认为变法最重要的什么?比起魏源、曾国藩,梁启超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有什么进步?(4分)
(4)材料四中的“最野蛮的邪教”指的是什么?从材料五看提倡科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你认为这些文章发表于什么时期?(3分)
(5)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西学东渐”的演变过程是怎样?(2分)
答案
(1)西方国家的军事装备、军队的训练、管理方面优于中国;(2分)“制夷”就是抵抗外国的侵略。(2分)
(2)先购买,再仿造;(2分)使清政府摆脱内忧外患,维护清朝统治。(2分)
(3)变官制;(2分)不仅要学习西方的军事和技术,更应该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教育和政治制度。(2分)
(4)儒家学说(孔教);(1分)拯救中国,挽救民族危机;(1分)新文化运动时期。(1分)
(5)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2分)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仔细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且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和归纳的能力。第(1)题中魏源认为“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可知魏源对于“夷”的认识在于他们在于武器制造、军事训练和管理方面优于中国,而“制夷”的含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也就是抵抗外来的侵略。第(2)题从“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制造”可知曾国藩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具体方法是“先购买,再仿造”。而学习西方的目的从“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可知是使清政府对内消灭太平天国运动,对外摆脱外国侵略者的控制,最终维护清朝统治。第(3)题“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说明梁启超认为变法的最重要的是变官制。先进之处在于由之前魏源等人的学习军事技术到梁启超的注重人才的培养、教育的改进甚至的政治制度的改变。第(4)题根据钱玄同的一番话语可知其背景是新文化运动时期而其“最野蛮的邪教”指的应该是批孔运动时期对于儒家学说的称呼。从材料五中“因为科学能教道理明白,能教人思路清楚,不许鬼混,”和“据我看来,要救治这几至国亡种灭的中国,那种孔圣人、张天师传言由东来的方法,是全不对症的,只有这鬼话的对头科学,不是皮毛的真正科学。”可以总结出科学可以挽救民族挽救国家。第(5)题从魏源等人提倡的学习西方的军事武器、军事技术的器物到梁启超等人的主张学习西方的教育,培养人才和改进官制等政治制度再到新文化运动时钱玄同等人认为学习西方的科学、民主等思想。可以总结为中国西学东渐”的演变过程是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
举一反三
近代中国有这样一部书,旨在“知彼虚实”“徐图制夷”以“冀雪中国之耻,重边海之防”。该书最有可能的是
A.《海国图志》B.《康輶纪行》C.《瀛环志略》D.《资政新篇》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01年1月29日,清廷以光绪皇帝名义发布变法谕旨称:“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深念近数十年积弊相仍,因循粉饰,以致酿成大衅。现在议和,一切政事尤须切实整顿,以期渐致富强。”这表明       
A.清政府决心从根本上改革现行的政治制度
B.清政府认识到了“变法”的重要性
C.清政府学习西方仍然停留在器物的层面
D.清政府决定放弃纲常伦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陈旭麓先生说:“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1860年)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这里的“新陈代谢”是指: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B.清朝统治阶级内觉醒出现“变局论”
C.中国开启了现代化的大门D.形成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后,中国产生了一股新思潮。“新”是因为它的内容包括()
A.反对封建专制B.提倡工商皆本
C.学习西方先进技术D.民主革命,走向共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把中国人通过向西方学习“然后知不足”的过程分为三期: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这二十年间,都是觉得我们政治法律等等,远不如人,恨不得把人家的组织形式,一件件搬进来,以为能够这样万事都有办法了。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1)按照梁启超对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的分期,请你列举“第一期”与“第二期”的主要思潮。(3分)
(2)“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这个事件的最主要的思想主张和影响分别是什么?(4分)
(3)根据梁启超的观点,简要归纳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历程。(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