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发起的改良运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戊戌变法初期,康有为认为“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

(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发起的改良运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戊戌变法初期,康有为认为“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发起的改良运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戊戌变法初期,康有为认为“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少变而不全变,举其一而不改其二,连类并败,必至无功。”戊戌政变后,封建顽固派大肆捕***维新党人,市民百姓围观(戊戌)六君子,纷纷叫骂:“乱臣贼子,书生狂徒,割了他们的舌头!不好好读圣贤之书,跑出来祸乱人心!”
(1)据材料概括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6分)
(2)综合上述内容,你能得出怎样的启示?(4分)
答案
(1)原因:强求“速变”“全变”;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6分)
(2)启示:改革阻力大,应循序渐进;改革必须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问,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需要从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来分析解决。客观上重点分析中国的社会状况,戊戌变法前日本侵略中国打败中国并签定了《马关条约》,列强纷纷来侵略中国,中国面临着亡国的危机,中国戊戌变法的外部压力大,这样大的压力同时也导致了戊戌变法的急于求成,从而成为导致变法失败的主观因素。中国封建政府内部反动势力十分强大,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极力的阻挠改革。
(2)第二问,戊戌变法失败对后世的启示非常大,它的启示需要我们从其失败原因中逐一归纳整理即可。依据第一问的答案可以归纳出改革阻力大,封建反对势力强大,变法是一个过程,应循序渐进;改革必须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改革内容必须符合国情等等。
举一反三
近现代历史上的中日关系一波三折,曲折复杂。下列有关两国关系的史实,不正确的是
A.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签订后,远东国际局势巨变
B.戊戌变法是对日本的全面学习,只不过它没有成功
C.抗战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开启了中日关系新篇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戊戌变法损害了顽固派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阻挠。下列措施直接触犯顽固势力利益的是(  )
①裁撤冗员 ②取消旗人特权 ③废除八股
④裁汰旧军 ⑤设立京师大学堂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⑤D.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康有为对中国近代政治变革产生的影响是(  )
A.率先提出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B.批判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的腐朽思想
C.提倡西学,否定传统的儒家思想D.反对共和革命,维护清朝专制统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康有为认为,在“公车上书”四项主张中,只有一项是“立国自强之策”。这就是
A.“下诏鼓天下之气”B.“迁都定天下之本”
C.“练兵强天下之势”D.“变法成天下之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材料
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以奕劻、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一、张之洞为参预政务大臣,共同负责主持新政工作。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史称“清末新政”。
——据《清德宗实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6分)
(2) 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