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15分)材料一 常州学派的健将刘逢禄认为《左氏春秋》中的义法、凡例皆出自刘歆伪造,他说:“余年十二读《左氏春秋》,疑其书法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15分) 材料一 常州学派的健将刘逢禄认为《左氏春秋》中的义法、凡例皆出自刘歆伪造,他说:“余年十二读《左氏春秋》,疑其书法是非多失大义。”——《常州学派史学思想研究》 材料二 (刘歆阐释《左氏春秋》是)“以其非博之学,欲夺孔子之经,而自立新说以惑天下。”“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材料三 康有为隐以改复原教之路得自命,……作《伪经考》。其貌似孔也,其心则夷也。 ——叶德辉《叶吏部与刘先端黄郁文两生书》 材料四 不以民为重,其一切法制皆务压制其民,故不肯注意于内治。盖因欲兴内治,不能不稍伸民权也。” ——粱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材料五 “弱者常为强肉,愚者常为智役。及其有以自存而遗种也,则必强忍魁桀,趋捷巧慧,而与其一时之天时、地利、人事最相宜者也。”“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 ——严复《原强》和《天演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刘逢禄和康有为的观点的相同之处。据材料一、二、三,与刘逢禄的观点相比,康有为的观点有何不同之处? (4分) (2)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梁启超的政治主张在百日维新的政令中有何体现? (2分) (3)据材料二、三、四、五,分别概括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的政治主张的特点。(6分) 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主张对戊戌变法的影响。(3分) |
答案
(1)同:都否定《左氏春秋》的真实性。(2分) 不同:康有为主张借用孔子权威实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文化。(2分) (2)体现:准许臣民上书言事;准许民间创办报纸、学会。(2分) (3)特点:康有为: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2分) 梁启超:提出民权思想;(2分)严复:用西方进化论思想来阐述维新变法。(2分) 影响:宣传了变法思想;动摇了君主专制;奠定了变法的理论基础。(3分,答到其中2点即可) |
解析
试题分析:(1)从材料“凡例皆出自刘歆伪造”可以看出常州学派的刘逢禄否定《左氏春秋》的真实性,康有为的主张很明显可以看得出也是否定改书的真实性。二者的不同之处是二者否定的目的不同。(2)梁启超倡民权,在百日维新中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等能体现其主张。(3)根据材料一、二、三,分别概括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的政治主张的特点,材料一中康有为: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材料二中梁启超:提出民权思想;材料三中严复:用西方进化论思想来阐述维新变法。这些主张对戊戌变法的影响,可根据所学来回答。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维新变法思想的基本内容。维新派主张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引进民主制度,在中国倡导民权。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一方面希望通过改良可以实现富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革命保留清朝统治。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维新变法的背景和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
举一反三
【材料一】 图一 甲午战争图 图二 时局图 【材料二】 皇太后不愿将法尽变……则朕之权力实有未足。果使如此,则朕位且不保,何况其他? ——《光绪大事汇鉴》卷九 【材料三】 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等许多特点,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主要因素。 (2)依据材料三、四,分析中国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结合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真正“要义”,你认为中国的出路在何方? |
《盛世危言》中有这样一段话:自中外通商以来,彼族动肆横逆,我民日受欺凌,凡有血气孰不欲结发厉戈求与彼决一战哉!……我之商务一日不兴,则彼之贪谋亦一日不辍。纵令猛将如云,舟师林立,而彼族谈笑而来,鼓舞而去,称心餍欲,孰得而谁何之哉?吾故得以一言断之曰:“习兵战不如习商战。”依据材料推断其作者是( ) |
下列观点符合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 )A.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器械艺也 | B.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 C.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 | D.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行斯强也 |
|
“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 |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民间疾苦,悉达天听”。反映的内容是( )A.命各省保荐,引进人才 | B.提倡官民上书言事 | C.裁汰冗员,澄清吏治 | D.设邮政局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