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30分)材料一          A      新经济政策农业实行余粮征集制           B工业   C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30分)材料一          A      新经济政策农业实行余粮征集制           B工业   C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30分)
材料一 
 
        A
      新经济政策
农业
实行余粮征集制
           B
工业
  
C
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
贸易
取消商品贸易
             D
分配
E
       实行按劳分配
材料二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三  1933年3月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1933年5月国会批准《农业调整法》。1933年5月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1935年8月通过的《社会保险法》。1933年5月,通过建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的法案,兴办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1933年6月,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对产品的产量和价格作出规定,……有关于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规定。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所学知识,补全材料一中的表格。(10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斯大林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并分析斯大林经济政策的影响。(10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特点。(10分)
答案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固定的粮食税;大中企业收归国有, 小企业监督;恢 复商品贸易;实物配给制,不劳动者不得食。(10分)
(2)排斥商品经济的指令性计划。
积极: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为二战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消极:压制地方企业活力;农民的积极性受挫;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10分)
(3)整顿金融;调整工业;调整农业;以工代赈;国家全面干预经济;以立法的形式。(10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第一问,解决本题需要正确的掌握苏(俄)联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及相关的内容。表格中与A项需要填写的内容并列的是新政策,由此可推知A项处应该填写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项应该填写的是新经济政策中农业上的内容,C项的答案可依据A项的内容与填写,它应该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工业内容,D项是新经济政策的贸易内容,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的,是实行自由贸易的,E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分配制度,当时的分配是由国家进行的,不是自由进行的。
(2)第二问,有关根据材料二,指出斯大林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的问题,解决本题首先需要明确斯大林时期经济政策的内容,然后再依据第一问表格中有关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最后通过这些内容进行分析对比即可。有关于分析斯大林经济政策的影响,需要从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分析归纳即可。
(3)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的内容与背景的相关内容。解决时首先需要明确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与背景。这个新政发生在1929年至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时期,这场大危机是由于自由放任政策导致的,所以罗斯福新政加强政府圣经济的干预,从而开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举一反三
“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其共同原因是
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B.过分地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远远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果一个国家各个阶层之间贫富差距过于悬殊,便会出现各种社会矛盾,导致社会走向分崩离析,儒家早在《论语》中就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由此可见,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以下史实不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依据的是:
A.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导致各国政治危机
B.二战后福利国家的建立推动了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的发展
C.20世纪后期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十月革命后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列宁指出,商业“是我国经济生活的试金石,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
可能的环节,是促使经济开始全面高涨的唯一的可能的纽带”。为此,苏维埃俄国(  )
A.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
B.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市场发挥作用
C.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D.全力发展重工业,抵制法西斯德国侵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务实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不过,列宁仍然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对上述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了高度公有的管理,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B.新经济政策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基础上,对生产关系做了适度调整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现土地公有的同时,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让步”
D.新经济政策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化,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小说《静静的顿河》中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说这是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
A.余粮征集制B.企业国有政策
C.粮食税D.劳动义务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