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13年—1925年俄国(苏俄、苏联)的农业生产情况年份项目1913年1920年1925年1925年与1913年对比的百分比农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3年—1925年俄国(苏俄、苏联)的农业生产情况
年份 项目
| 1913年
| 1920年
| 1925年
| 1925年与1913年对比的百分比
| 农业总产值(%)
| 100
| 67
| 112
| 112
| 畜牧业(%)
| 100
| 72
| 121
| 121
| 粮食(万吨)
| 7.65
| 4.519
| 7.247
| 94.7
| 1913年—1926年俄国(苏俄、苏联)的工业生产情况
年份 项目
| 1913年
| 1920年
| 1925年
| 1926年
| 总产值(按1926年度价格计算,单位:亿卢布
| 102.51
| 14.10
| 77.39
| 110.83
| 产值指数(以1913年为基数100)
| 100
| 13.8
| 75.5
| 108.1
| 材料二 图1 廉价卖车 图2 黑色星期四华尔街 图3 美国人排队领救济 材料三 1929——1933年美、德、英、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
美国
| 德国
| 英国
| 法国
| 日本
| 46.2%
| 40.6%
| 28.4%
| 16.5%
| 8.4%
|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2教材 材料四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调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许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摘自《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概括指出俄国(苏联)的工农业生产在1913——1925、1926年发展的趋势?分别分析指出不同的发展原因?(5分) (2)出现图1、图2、图3现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结合材料三分析危机的特点?(2分) (3)依照材料四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3分) (4)结合材料一、材料四分析,苏俄和美国政府解决经济危机给我们的启示?(2分) |
答案
(1)趋势:1913——1920年呈下降趋势;1920——1925年呈上升趋势(2分) 原因:前者:战争破坏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后者:新经济政策的实施(3分) (2)原因: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激化。(1分) 特点:危机涉及的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任1点1分) (3)措施:强调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国家对受损失农民进行补偿;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任3点3分) (4)任何负责任的政府都会认真对待、妥善解决各种社会经济危机(2分) |
解析
略 |
举一反三
阅读以下材料: “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但它有没有姓“资”姓“社”的问题呢?有的。那不是说“现代化”本身只姓“资”,不会姓“社”;而是说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吴于廑先生有这样一段话:十月革命后,“历史上就出现一个与资本主义工业世界相对立的、以实现生产资料公有、消灭阶级剥削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工业世界”,20世纪的历史,是这两个工业世界内部变化和相互竞争的历史。 —— 钱乘旦《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 请回答: (1)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和美国各是采取怎样的“现代化执行方式”的?(6分) (2)概述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苏联和美国为代表的两个工业世界内部变化和相 互竞争的历史。(8分) (3)通过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苏两国发展现代化所采取的方式及五十年代以来两国内部变化的史实,你能得到怎样的认识?(2分) |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0年,列宁约见了一位来访的老农。列宁问:“依你看,现在农村里主要的问题在哪里?”老农回答说:“我看现在主要的问题是庄稼人失去了干活的兴趣。政府一拿走的太多了。农民干得多干得少、干得好干得不好都一样,反正都给拿走了。” 材料二:就在1929年全球经济危机最严重的时刻,一个规模宏大的拖拉机厂在斯大林格勒破土动工了。10个月后,工厂建成投产。这个奇迹般的速度,来自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有效动作,也来自苏联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利用。 拖拉机厂的建设者,除了苏联人,还有美国人和德国人,先后在这里工作的美国工程师就有730名。斯大林后来告诉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苏联约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是利用美国的技术建成的。1932年时,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国专家约有6800人。 与欧美国家的整体低迷形成鲜明对比的,不仅是苏联的工业化成就,还有苏联人民建设国家的巨大热情。 材料三:罗斯福新政时期,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到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庭得到了救济。1935年紧急救济署结束时,共发放了30亿美元的救济金。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先后拨款40多亿美元)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 (1)老农所说的“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列宁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苏联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罗斯福新政的特点。(2分) (4)根据材料一、二、三,分析苏联和美国在应对严峻局势时采取的措施对我国经济有哪些启示。(2分) |
西方有分析家认为,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方式,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富有进取精神并能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这一经济形态经过现代化改造,在国家的调控下仍能发挥生命力。下列选项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A.斯大林模式下的国营农场 | B.中国50年代的农业合作社 | C.赫鲁晓夫时期的集体农庄 | D.列宁新经济政策对农业的改革 |
|
下表是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情况
年份 项目
| 1913年
| 1921年
| 1923年
| 1925年
| 粮食作物耕作面积 (万公顷)
| 9446
| 6620
| 7860
| 8730
| 粮食作物产量 (亿普特)
| 39.79
| 22.13
| 35.55
| 44.24
| 表格中的数字所反映的信息有 ( ) 战争使俄国的农业遭到破坏 ②1921年苏俄工农联盟受到削弱 ③农业生产到1925年基本恢复到一战前的水平 ④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在1918—1920年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为集中全国人力物力争取战争的胜利,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非常的经济政策与措施。这些措施有 ①实行余粮征集制 ②将全部企业没收为国有 ③允许自由贸易 ④实行实物配给制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