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实施余粮收集制B.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C.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将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

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实施余粮收集制B.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C.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将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施余粮收集制
B.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C.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将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准确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国家对小企业实行监督,故D项错误。
举一反三
1922年农民契可夫在完成固定的粮食税后,把余粮运到苏俄的一个集市上出售,当地政府官员的正确态度是
A.增加税额B.处以罚款
C.限量交易D.放任自由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罗斯福新政有何相似之处?又有何本质不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20年,苏联某农民在火车站出售一批粮食,根据政策,当地政府的态度应是
A.表彰鼓励B.没收上缴
C.限定场所D.听之任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本特点是
A.用剥削农民的办法来积累资金B.优先发展轻工业以改善人民生活
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  D.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巩固国防力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世界历史的发展表明,各国实现的现代化的道路既各具各色又具有共同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就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美国总统)挽救了市场经济。……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1985年8月28日,***在会见外宾时,曾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2分)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2分)
(2)材料二中的“他”是指谁?(2分)他所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的模式”所具有的突出特点以及后来僵化的主要原因。(4分)中国共产党人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为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3分)
(4)三则材料从本质上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现代化道路。结合材料,概括指出这两种现代化道路的相同之处。(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