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引自《全球通史》)

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引自《全球通史》)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引自《全球通史》)西方国家做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
A.采取余粮收集制B.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
C.导致国家经济的衰退D.强调国家积累而忽视民生改善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苏联经济体制弊端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符合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的理解的应该是人民生活方面,符合要求的D项。C项表述错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A项时间不符,B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D。
举一反三
蒋经国曾在苏联求学,一次他在日记中写道:“午饭后……我和几个朋友走到街上去买东西。莫斯科没有大的商店,满街都是小商人的店铺,商店有国家与商人开办之别”。由此可见当时苏联实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D.农业集体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材料中的“独特实验”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D.戈尔巴乔夫改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的。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贷款给苏联。”(《斯大林选集》)由此可见
A.由于资金短缺致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陷入空前困境
B.当时的苏维埃政权正在为打退帝国主义武装干涉而努力
C.苏维埃政府实行
D.苏联寻求社会主义国家的合作以解决工业化的资金困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54年爱伦堡发表具有现实主义传统的小说《解冻》,以此为标志,被西方称之为的“解冻文学”替代了过去苏联“无冲突论”的歌颂文学。但1957年以后,苏共中央开始收紧“解冻”的口子,文学领域思想解放的步伐开始放慢。下列对于“解冻文学”现象出现理解正确的是
A.“解冻文学”是复杂的阶级矛盾和社会心理在文学上的反映
B.斯大林模式的消除成为“解冻文学”产生的社会环境
C.“解冻文学”是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产物
D.政治环境决定了文学创作的倾向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斯大林说:“苏维埃经济制度则具有许多优点,这些优点是任何一个资产阶级国家,即使是最‘民主的’、‘全民性的’……资产阶级国家所不敢梦想的。”这一制度
①建立了相对独立的经济体系         ②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绝对领导
③开创了一种新的现代化模式         ④确保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