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引自《全球通史》)西方
题型:广东省期末题难度:来源:
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引自《全球通史》)西方国家作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 |
[ ] |
A、没能促进经济发展 B、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C、强调国家积累而忽视民生改善 D、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 |
答案
C |
举一反三
分析下列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
中亚地区与我国西部有长迭3300千米的边界线,是当今世界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储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苏联的解体和中亚五国的独立,凸显了中亚地区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地位。 |
材料一 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把莫斯科、列宁格勒以及国家中心地区其他工业城市的特大工厂的设备、物资和人力资源全部或部分迁移到大后方,即乌拉尔、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截至1941年底,被迁走并迅速投产的工业企业已达1523家,其中有360家属于国防工业部门。随后成立了国家疏散工作委员会,制定企业疏散问题的法令。苏联国防委员会和国家疏散工作委员会统筹领导疏散工作。 1942年前8个月的统计表明,上述地区的工业产品总值已经达到344亿卢布.而1940年全年只有480亿卢布。1942年12月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指出,在国家东部地区的辽阔土地上重建的疏散企业是机械制造业取得的最重要成果,这是一个地理分布方面的巨大飞跃。 |
——摘编自《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 |
材料三 冷战后,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为加强睦邻互信与友好合作关系,就边界地区相互信任和边界地区互相裁减军事力量问题举行谈判,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上海五国”机制。2001年6月,上述五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在“上海五国”的基础上,为加强政治、安全、外交、经贸、人文等方面的合作,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为加强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完成企业大规模疏散转移的特点和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中亚地区历史上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纽带,列举汉、唐时体现这一纽带作用的具体史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
[ ] |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
下图是一幅苏联宣传画。当时的苏联 |
保卫莫斯科 |
[ ] |
A、对外国资本的依赖性比较强 B、已顺利完成第三个五年计划 C、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严重 D、工业生产增长速度明显下降 |
斯大林模式的本质特征是 |
[ ]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个人崇拜 C.高度集权,通过行政手段实施计划经济 D.单一公有制 |
1932年以前,苏联的粮食总产量没有超过1913年的水平(1930年除外),这说明 ①苏联的经济政策不利于农业发展 ②苏联在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存在失误 ③农民大量涌入城市,农村劳动力短缺 ④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落后 |
[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