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 下图是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提取图表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 下图是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提取图表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下图是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

——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提取图表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粮食产量与国家政策的角度予以说明。
答案
提取信息:
示例:1950年中国颁布《土地改革法》,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1953至1958年间,对实行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或以互助合作社取代农民个体生产)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使粮食产量稳步上升。1958年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大集体所有制,军事化管理,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使粮食产量下降。1978年改革开放后,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农村生产力,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从50年代到70年代,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虽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集体农庄制,但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保护自留地等政策,使苏联粮食产量与中国相当, 70年代末开始,勃列日涅夫政府强调发展重工业,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远远低于中国;80年代中期后,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失败,与美国军备竞赛升级为“星球大战计划”,使农业生产受到影响。
延展:
示例:国家的农业政策直接影响到粮食产量,应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国情出发制定适合本国的农业政策,鼓励农业创新,进行合理的农业改革,提高粮食产量。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可以结合中苏两国不同时期的农业发展政策和发展状况加以回答,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依据图表大致可以分为几个时段1950—1953年,1953—1958,1958—1977,1978年及其以后,结合这几个时段农业发展状况加以回答,苏联农业发展状况,也需要结合苏联不同时期农业发展并对照图表加以回答,即斯大林时期、赫鲁晓夫时期、勃列日涅夫时期加以回答
举一反三
徐隆彬在《赫鲁晓夫执政史》一书中说:“大力推广种植玉米,在伴有行政命令的要求之下,玉米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但由于很多地方因生产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据此可以看出赫鲁晓夫时期(  )
A.把改革重点放在农业方面
B.农业生产获得了迅速发展
C.斯大林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D.农、轻、重发展比例严重失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凤凰网曾发表过一篇题为《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苏联:抗拒改革的“停滞”盛世》的文章。之所以称当时的苏联是“盛世”,主要是因为勃列日涅夫时期(  )
A.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得到实质性进展
B.已经冲击苏联已有的政治经济模式
C.重视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D.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和国力大为增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观察以下两幅漫画,根据图一反映的政治主题,判断图二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头的人是  (  )                                              
A.赫鲁晓夫B.勃列日涅夫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苏联建立集体农庄后,实行高度的指令性计划组织生产,并受集体农庄本身和机器拖拉机站的双重领导和干预。1958年,苏共做出决定,机器拖拉机站改为技术维修站,把部分机器直接卖给集体农庄。这一决定
A.解决了苏联的农业问题B.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自主性
C.削弱了社会主义的基础D.提高了农业的机械化水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91年9月6日,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颁布法令:列宁格勒市恢复它的历史名称——圣彼得堡市。以下是对此举所表达的政治含义的议论,你认为最为确切的是
A.与苏联的历史相切割B.否定列宁的历史功绩
C.继承俄罗斯民族文化D.尊重本民族宗教信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