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头脑简单地’尝试改变苏联共产党的结构,实行错误的农业政策,导致了他政治生命的终结。……政治局内的对手迫使他悄悄地提前退休。”材料中的“他”是A.斯大林B.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他‘头脑简单地’尝试改变苏联共产党的结构,实行错误的农业政策,导致了他政治生命的终结。……政治局内的对手迫使他悄悄地提前退休。”材料中的“他”是A.斯大林 | B.赫鲁晓夫 | C.勃列日涅夫 | D.戈尔巴乔夫 |
|
答案
B |
解析
试题分析:AC不对,斯大林、勃列日涅夫政治生命的终结是由于其去世而非是对手迫使他悄悄地提前退休;D不对,戈尔巴乔夫政治生命的终结是由于其政治体制改革加剧了苏联的混乱。推动苏联解体所致;B符合题意,赫鲁晓夫实施去斯大林化政策,推行改革,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但由于其政策失误等原因,1964年10月14日苏共中央全会“鉴于赫鲁晓夫犯有主观主义和唯意志论错误”,解除其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职务。次日又解除其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职务。因此选B. 点评:赫鲁晓夫开苏联改革之先河,但是他从主观愿望出发,以加大对农业投入的方式,在原来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进行大规模垦荒,而且不顾自然条件是否适宜。不但未达到目的,还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
举一反三
1931年初,苏联接受外国技术援助的项目已经达到了124项,大部分是美、德两国提供的,同年,苏联向外国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设备总出口量的1/3。当时苏联大量得到西方设备的有利外部条件是A.资本主义世界正爆发一场“生产过剩”的危机 | B.西方放弃了对社会主义的敌视政策 | C.苏联加入了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 D.西方国家普遍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
|
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要是指赫鲁晓夫的改革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将错误归于斯大林的个人品质 | 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缺乏科学实验,反复折腾 | C.有开创性地冲击斯大林模式,但未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 D.只进行农业改革,没有涉及工业管理体制 |
|
周尚文在《苏联兴亡史》中曾这样描述苏联:“放慢改革步伐,经济发展趋于停滞;国内政局稳定,保守气息浓厚;国家实力加强。在国际社会中争夺霸权,气势汹汹。”这种情况出现在A.1925—1953年 | B.1954—1964年 | C.1965—1982年 | D.1982—1991年 |
|
斯大林逝世后,其继任者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赫鲁晓夫改革使苏联一跃成为与美国相匹敌的超级大国 | B.勃列日涅夫执政前期,制定了发展经济的“加速发展战略” | C.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 | D.三人都试图以经济管理方式代替行政命令干预经济 |
|
20世纪五十年代,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赫鲁晓夫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