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B.民众的文化水

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B.民众的文化水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
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C.报纸已成为党的宣传工具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报纸事业发展的影响。分析选项可知,A项中的“不受限制”说法错误,不合实际;B项中的“普遍提高”说法错误,历史史实不符;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报刊的报道新闻、传递信息、传播知识等的功能,所以C项中的“党的宣传工具”说法过于片面;D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所以应选D。
举一反三
下组图片所示事件发生后,农村经济体制出现重大变革,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的是
A.人民公社好B.把大跃进的战鼓敲得更响
C.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D.农民领取联产承包合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表为改革开放前上海择偶标准比例统计表。导致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年代
项目
1949—1966
1967—1976
家庭出身
26.6%
28.85
政治面貌
30.5%
23.5%
学   历
10.6%
11.7%
 
A.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B.政治主导社会生活
C.市场经济逐步建立    D.知识分子地位提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美国学者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黄金时期”称之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得出上述结论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
A.工业结构片面畸形B.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根本改变
C.经济分布严重失衡D.北洋军阀分裂割据连年混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清朝同治至光绪年间,上海县妇女“向称朴素,纺织而外,亦助农作。自通商而后,土布滞销,乡妇不能得利,往往有因此改业者。”引文所述现象说明(   )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洋务运动兴起
C.民族资本主义产生D.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发展,1956年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广告业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经济困难,物资匮乏B.企业热衷产品直销
C.三大改造,政府取缔D.国家实行计划经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