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认为,君主“虽以制命为职,然必谋之大臣(宰相),参之给(给事中)舍(中书舍人),使之熟议,以求公议之所在……比古今之常理,亦祖宗之家法也”。这体现了朱熹:A

朱熹认为,君主“虽以制命为职,然必谋之大臣(宰相),参之给(给事中)舍(中书舍人),使之熟议,以求公议之所在……比古今之常理,亦祖宗之家法也”。这体现了朱熹:A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朱熹认为,君主“虽以制命为职,然必谋之大臣(宰相),参之给(给事中)舍(中书舍人),使之熟议,以求公议之所在……比古今之常理,亦祖宗之家法也”。这体现了朱熹:
A.反对君主制度B.反对君主专制
C.提倡尊君卑臣D.提倡格物致知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解答此题要注意对材料含义的理解。从材料可知,朱熹认为,君主“虽以制命为职”,但也应遇事与宰相等大臣商议,“以求公议之所在”,并且认为,这也是自古以来就有的道理和祖宗流传下来的“家法”。这体现了朱熹对君主专制的认识,认为君臣共谋大事才是应当之法。所以应选B。
举一反三
陆九渊说:“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下面说法,与之含义最接近的是:
A.一物需有一理,万物皆有理
B.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C.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然后自有贯通处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道之以政,齐之于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于礼,有耻且格。”                      ——孔子
“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因此,个人的自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为限制。此等限制仅得由法律来定之。”
——《人权宣言》
材料二:1215年,英王约翰同贵族代表签订《大宪章》,规定国王征税必须同贵族会议商量;“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准许,国王不得征税;向国王请愿是臣民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干涉;议员在议会中演说、辩论及议事是自由的。
回答: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比较孔子思想与《人权宣言》观点的异同。(4分)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人权发展的特点。(6分)
(3)人权发展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分析英国人权发展的原因。(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成语“当仁不让”的典故出自于《论语·卫灵公》,孔子在给学生讲学时提出“当仁,不让于师”,意在
A.倡导学生自主学习B.鞭策学生承担社会责任
C.鼓励学生要超过老师D.提倡学生独立思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清代学者钱大昕说:“孟子言性善,欲使人尽性而乐于善;荀子言性恶,欲使人化性而勉于善。立言虽说殊,其教人以善则一也。”由此可知,性善论和性恶论
A.发扬了孔子的思想B.都主张人性是善的
C.为各国统治者采用D.仅为教化百姓向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里说:“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说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班固认为“百家争鸣”局面出现主要是
A.诸子要改变礼崩乐坏的局面
B.诸子为迎合统治者争霸需要
C.诸侯为了争霸战争求贤若渴
D.学术环境宽松并且学术下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