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小学教材《新国文》记载:“清光绪三十一年,我国始入红十字会。革命军起,会员赴战地疗治伤病,踊跃从事。而女子之躬往执役者亦数十人。其后战事蔓延,刀光炮火之下,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民国小学教材《新国文》记载:“清光绪三十一年,我国始入红十字会。革命军起,会员赴战地疗治伤病,踊跃从事。而女子之躬往执役者亦数十人。其后战事蔓延,刀光炮火之下,无不有红十字旗飞扬其间。此我国有战争以来,所最足纪念者也。”这反映出民国初 A.妇女地位显著提高 | B.教材编撰者倡导人道主义 | C.公民教育成就显著 | D.教材编撰者关注国内革命 |
|
答案
B |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民国小学教材突出了“红十字会”、“战地疗治伤病”,并称为“最足纪念者”,体现了对人道主义的倡导,B项正确。材料中的记载不未指明民国之初,A项错误。 |
举一反三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没有充分准备的人民自行动手从事全面改革,不可能不毁掉一切。专制君主本来可以成为危险较小的改革家。对我来说,当我考虑到这场革命摧毁了那样多与自由背道而驰的制度、思想、习惯,另一方面它也废除了那样多自由所赖以存在的其他东西,这时,我便倾向于认为,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 ——托克维尔(法国)《旧制度与大革命》 材料二 中国的这一危险形势也影响了居统治地位的士大夫。不过他们是被倾向于改良而非倾向于革命的……他们仍然认为,改革中国的儒家文明,就可以满足现代的需要。这种观点的著名代表人物是激进的广东学者康有为,他以其论著《孔子改制考》而震惊同僚。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托克维尔表达了怎样的观点?(6分)试结合英法革命的史实分析观点形成的依据。(4分)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托克维尔和康有为在社会变革方面的共同思想倾向。(2分)谈谈你对该倾向的看法。(3分) |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2年盛宣怀为李鸿章拟写的《轮船章程》中这样写道:“与其听中国之利权全让外人,不如藩篱自固。”他向李鸿章表达自己的宏愿:“必当助我中堂办成铁矿、银行、邮政、织布数事,百年之后,或可以姓名附列于中堂传策之后,吾愿足矣”。同时建议“非商办不能谋其利,非官督不能防其弊”。 材料二 19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随着民间工商业者独立投资能力和愿望的增强,官督商办组织形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洋务企业中的“官权”与商人的“求利”要求不断发生冲突。1893年,李鸿章委任盛宣怀恢复焚毁后的上海织布局,盛宣怀提议改“局”为“厂”,以示商资商办之意,名为“华盛纺织总厂”。 1902年,他为改变“华商向无会议公所,涣散小群”的局面,他主持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商会性质的上海商业会议公所,为工商界独立处理商务,提高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付诸了实际行动。 ——以上材料均摘自张庆峰《论盛宣怀的实业思想及其实践》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盛宣怀的实业思想及其实践的历史意义。(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盛宣怀实业思想的变化及其原因。(9分) |
20世纪80年代,中国在与英国就香港问题进行谈判时提出的“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战略,所体现的儒家主要思想是 |
我国隋唐时就已发展起来的集市贸易,在建国后一度销声匿迹。但在1962年到1965年城镇中重现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说明A.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 B.农村中的经济体制改革已初见成效 | C.对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已基本完成 | D.农村中的“左”倾错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纠正 |
|
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GDP增长率的变化情况,GDP增长率在1961年、1979年和1993年变化较显著。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三年GDP增长率变化显著的共同因素是
A.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 | B.国家政治制度发生变革 | C.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 | D.国家产业结构出现重大调整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