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周忱(1381~1453),吉水人。宣德五年,迁忱工部右侍郎,巡抚江南诸府,总督税粮。始至,召父老问逋税故。皆言豪户不肯加耗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周忱(1381~1453),吉水人。宣德五年,迁忱工部右侍郎,巡抚江南诸府,总督税粮。始至,召父老问逋税故。皆言豪户不肯加耗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周忱(1381~1453),吉水人。宣德五年,迁忱工部右侍郎,巡抚江南诸府,总督税粮。始至,召父老问逋税故。皆言豪户不肯加耗,并征之细民,民贫逃亡,而税额益缺。忱乃创为平米法,让人户按照纳税多少平均分担增耗,又请工部颁发铁斛,让各县依式制造。宣德七年,周忱命各府支给,建仓收贮,名日“济农仓”,除去用于赈贷贫民耕作食用之外,“凡陂塘堰圩之役,计口而给食者,于是取之;江河之运可怜遭风涛亡失者,得以假借”。
——摘编自项怀诚《中国财政通史》
材料二 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用足。其弊或与商争息,虽刘晏、赵开不免焉。若周忱,止为江南贫民平赋,减耗耳,而疏剔之余,不可胜用。……谁谓理财无大道乎?然忱善用人,其均算苏赋以况钟,条画挽以平江伯迪,知忱所以不劳而功也。
——《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周忱财政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周忱财政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9分)
答案

(1)主要内容:创立“平米法”;建立“济农仓”。(6分)
(2)主要原因:一定程度上减轻人民负担,获得了人民的支持;善于用人,其政策得到有效贯彻;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发展趋势。(9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周忱巡抚江南诸府,总督税粮……忱乃创为平米法,让人户按照纳税多少平均分担增耗,又请工部颁发铁斛,让各县依式制造。宣德七年,周忱命各府支给,建仓收贮,名曰“济农仓”,除去用于赈贷贫民耕作食用之外,“凡陂塘堰圩之役,计口而给食者,于是取之;江河之运可怜遭风涛亡失者,得以假借”。依据材料信息概括周忱财政改革的主要内容:创立“平米法”;建立“济农仓”。
(2)依据材料二分析周忱财政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周忱财政改革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若周忱,止为江南贫民平赋,减耗耳,而疏剔之余,不可胜用”,一定程度上减轻人民负担,获得了人民的支持;“忱善用人,其均算苏赋以况钟,条画挽以平江伯迪,知忱所以不劳而功也”,周忱善于用人,其政策得到有效贯彻。
举一反三
“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贼?……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持此种观点的思想家是
A.孔子B.孟子
C.荀子D.墨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秦以三晋法家指导政治,汉初黄老学说显示了南方楚文化的影响,而汉武帝时期的儒家独尊,则是东方齐鲁文化的胜利。这说明秦汉时期
A.统治者的偏好决定政策走向B.儒家思想始终占据统治地位
C.忠孝仁义是百家的共同观点D.帝国的政治文化渐趋定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我觉得他(陈独秀)的最后思想——特别是对于民主自由的见解,是他‘深思熟虑了六七年’的结论,很值得我们大家仔细想想”;他的“最后见解”“是独秀自己独立思想的结论,实在是他大觉大悟的见解”;陈独秀写的《我的根本意见》,已把“民主政治的真实内容”,看得更透彻了,这便是“一切公民(有产的与无产的:政府党和反对党),都有集会、结社、言论、出版、罢工之自由。他更申说一句:特别重要的是反对党派之自由。在这十三个字的短短一句话里,独秀抓住了近代民主政治的生死关头。近代民主政治与独裁政制的基本区别就在这里,承认反对党派之自由,才有近代民主政治,独裁制度就是不容许反对党派之自由。”
——胡适《<陈独秀最后对于民主政治的见解(论文和书信)>序》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陈独秀和胡适思想的共同处。(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在二者中择其一简评其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右图为《点石斋画报》描绘的某仕宦家庭春游的场景。对该图片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节日休假已成法定
②等级身份差别依然存在
③新旧交通工具并行
④城市亮化悄然兴起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民民主制度,也就是新民主主义制度,保证我国能够通过和平的道路消灭剥削和贫困,建成繁荣幸福的社会主义社会。”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完善的民主政治制度已经建立B.和平改造所有制的指导方针正式确立
C.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新民主主义是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