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于礼,有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论语》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于礼,有耻皆格。 ——《论语》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其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其民矣。 ——《孟子》 (1)分别归纳三则材料的主要观点。(6分) 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顾炎武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念》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明末清初民主思想相比,欧洲启蒙思想的进步之处,并简要说明这些思想主张在早期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中的具体体现。(8分) 材料三 “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享乐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为贫富不均,……闻得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法,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大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之弊端自然永绝,这是最简便易行之法。”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国家前途》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认为解决民生问题的具体措施是什么?(2分)结合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简要说明该措施的局限性。(4分) 材料四 2013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强调全党同志要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取得群众路线满意的成效。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群众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相关史实,谈谈你对中共中央开展群众路线活动必要性的认识。(6分) |
答案
(1)观点:“仁”( 爱人并推已及人);“德政”( 以德治民); 得民心者得天下。(6分) (2)进步之处:欧洲启蒙思想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思想,成为17—18世纪的主流思想,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明末清初民主思想本质上仍属于封建思想,没有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是儒学的新发展,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转型。(4分) 具体体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制定的法律文件《权利法案》体现了英国启蒙思想家霍布斯反对君权神授、摧毁封建专制制度,洛克人民主权的思想主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法律文件《人权宣言》体现了启蒙思想家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思想主张。(4分) (3)措施:平均地权,土地国有,涨价归公;(2分) 局限性:没有满足人民群众要求土地私有的要求,没有从根本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导致了辛亥革命没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而失败。(4分) (4)史实: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倡导下,建立了全民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广泛发动群众,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解放区农民分到了土地,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4分) 必要性:群众路线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人民群众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保障;群众路线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保障;群众路线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重要途径。(言之有理酌情给分,满分2分) |
解析
试题分析:(1)观点:第一中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体现的是孔子的核心思想“仁”;第二段材料中的“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导致了民“无耻”,而“道之以德,齐之于礼”则导致民“有耻皆格”,可见是主张“德政”段材料( 以德治民);第三段材料中的“得其民,其得天下”、“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其民”等信息体现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主张。 (2)进步之处:材料二中“黄宗羲、顾炎武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说明明末清初民主思想本质上仍属于封建思想,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由于明清时期的思想专制,这些思想没有也不可能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只是儒学的新发展,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转型。由材料二中的“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可知欧洲启蒙思想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它成为17—18世纪的主流思想,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具体体现:将材料中的“‘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等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中的史实联系起来,即可作答。 (3)措施:根据材料三中的“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大益”再结合所学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相关知识可知应该是平均地权,土地国有,涨价归公。局限性: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是孙中山没有放手发动群众,没有得到群众的支持,是因为其民生主义的“平均地权”没有满足人民群众要求土地私有的要求,没有从根本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4)史实:需要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相关史实中寻找有关中共发动群众的具体表现来回答。必要性:需要从群众路线在中国历史上所发挥的作用及今天所能达到的作用角度去回答即可,如群众路线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人民群众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保障;群众路线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保障;群众路线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重要途径;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
举一反三
苏格拉底认为:“美德是知识存在的本质,知识是美德存在的充分条件,二者互为存在的前提和条件。”下列中国学派与这一思想接近的是 |
据报载:浙江诸暨某校,“悬挂孔子遗像,衣服作中山装。”推断该报所记载的事件发生的 时间最有可能是A.辛亥革命时期 | B.新文化运动时期 | C.国民政府时期 | D.文化大革命时期 |
|
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我们有“一国两制”,也有“九二共识”。这两者的共同之处有 ①均以尊重历史和现实为基础 ②均由中国中央政府提出,发展为法律文件 ③均以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④均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实践 |
清史专家黄爱平指出:“ 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对该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A.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学术思想的发展 | B.明清儒家力图恢复先秦的儒家学说 | C.明清儒学比较全面地指出理学的弊端 | D.清代传统经学有利于近代民主思想产生 |
|
读图。导致1956年和1965年出 现中外建交热潮的原因有
①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与亚非各国的联系; ②日内瓦会议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扩大了中国的影响; ③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打开外交新局面; ④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积极开展外交活动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