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分)中国现代化既有世界现代化历程的共性,又有自己的突出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由于中国是在传统农业文明的基础上被迫开始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传统

(30分)中国现代化既有世界现代化历程的共性,又有自己的突出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由于中国是在传统农业文明的基础上被迫开始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传统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30分)中国现代化既有世界现代化历程的共性,又有自己的突出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是在传统农业文明的基础上被迫开始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传统和现代的关系特别复杂。……一般来说,在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传统因素对民主化有较多的阻碍作用。基本上处于现代化的对立面。……在经济思想和经济素质方面,则存在着对现代化的潜在适应性。
材料二 中国的现代化是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下开始和展开的,两者几乎并肩而行,因而使得现代化的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变得特别复杂。……(表现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和变被动为主动的特点。
材料三 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既需要有一个具有强烈现代化意识的权力集中的政府来领导,也需要有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奋斗,还需要利用国外的有用资料。关键在于三个方面的合理结合。……在1949年之后,……政府的现代化意识和领导力量大大加强,曾显示了它的实力。                                
——以上均摘自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现代化起步之时呈现出的突出特点并分析其成因。(10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外因是如何“通过内因起作用和变被动为主动的”。(8分)   
(3)据材料三,指出推动新中国现代化快速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它在过渡时期的现代化建设中显示了怎样的“威力”?(6分)   
(4)据上述材料,说明作者研究推动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因素时所采用的基本史观。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对当今现代化建设有何重要启示?(6分)
答案

(1)特点:被动开始;经济现代化先行,政治近代化滞后。(4分)
成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引发了中国的近代化;封建专制制度、儒家思想等传统因素阻碍政治民主化进程。(6分)
(2)西方的经济侵略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为中国现代化创造了条件;(2分)西方侵略客观上传播了西方的先进文明,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刺激着中国人进行现代化的探索;(3分)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使先进中国人的现代化探索由器物变革到制度变革进而到思想变革,水平不断提高。(3分)
(3)因素:中央政府的推动。(2分)
威力:工业化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4分)
(4)史观:历史唯物主义。(2分,若答出文明史观、全球史观适当给分)。
启示:要紧跟世界潮流,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政府要充分发挥在现代化建设的中保障作用;要充分发挥全社会力量的重要作用。(4分,任答两点即可,其他合理表述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材料一指出:由于中国是在传统农业文明的基础上被迫开始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在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传统因素对民主化有较多的阻碍作用。基本上处于现代化的对立面。在经济思想和经济素质方面,则存在着对现代化的潜在适应性。依据上述信息概括中国现代化起步之时呈现出的突出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中国的现代化是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下被动开始和展开的,西方的经济侵略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为中国现代化创造了条件;西方侵略客观上传播了西方的先进文明,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刺激着中国人进行现代化的探索,即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使先进中国人的现代化探索由器物变革到制度变革进而到思想变革,从而变被动为主动。
(3)材料三指出;在1949年之后,政府的现代化意识和领导力量大大加强,推动了新中国现代化快速发展。“过渡时期”(1949-1956年)党和政府制定了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4)材料中作者研究推动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因素时所采用的基本史观是唯物史观。第二小问是开放性的问题,考生可以围绕中国现代化历程的经验教训发表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举一反三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湖南按察使黄遵宪下令禁止缠足,并指出缠足致使“四万万人变成无用之物,必将使民族衰落”。材料反映出清末移风易俗具有明显的
A.民主色彩B.革命色彩
C.封建色彩D.政治色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铸剑为犁                          和平鸽  
材料二 据美国《外交政策》杂志2010年2月23日报道,尽管人类文明已经进入2l世纪,但国家民族之间的战争冲突却从未完全停止过,从非洲的血腥内战到东南亚的纷乱冲突,全世界目前依然有32处战区,无辜平民通常成为这些战争冲突的最大受害者。
(1)材料一两幅图片反映的共同时代主题是什么?据材料二指出进入二十一世纪这一主题受到哪些危险因素的挑战?(6分)
(2)针对危险因素的挑战我国政府应如何应对?(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按照清末“预备立宪”的要求,各省建立谘议局。其中议员的产生,经由选举而来。作为一个选民必须具有下列条件之一:曾在本省地方办理学务及其他公益事务满三年以上之有成效者;曾在本国或外国中学堂或同等以上之学堂毕业得有文凭者;有举贡生员以上之出身者;曾任实缺职官文七品武五品以上未被参革者;在本省地方有五千元以上之营业资本或不动产者;具有上列条件之一,年满二十五岁之男子;寄籍本省十年以上年满二十五岁之男子,或寄居地方有一万元以上之营业资本货不动产者。
凡有下列情事之一者,不得视为选民及候选人:品行悖谬营私武断者;曾处监禁以上之刑者;……吸食鸦片者;有心疾者(指有疯狂痴呆等疾,精神已异常人者);身家不清白者(指娼优隶卒等贱业之人);不识文义者。
——摘编自张朋园《立宪派与辛亥革命》
(1)概括指出谘议局议员在选举条件上有哪些主要特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谘议局所起的历史作用。(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近年,学术界对袁世凯的研究逐渐增多,尤其是其在辛亥革命中的影响。下面是袁世凯在辛亥革命期间政治活动片段(时间均为1911年)。
10月10日
武昌起义爆发,袁观望
10月20日
袁要求:开国会,组责任内阁,解党禁,宽容起事党人,总揽全国兵权,宽与军费
10月27日
诏授袁钦差大臣,节制陆海各军;隆裕太后拨内帑百万两济武汉军事;清军击败民军于汉口
10月29日
袁致书黎元洪,首提和议
11月8日
黎元洪复袁书,劝其附义,并允推为总统
11月29日
袁电武昌答应停战;汪兆铭(注:革命党人)承袁父子之意,自北京密函武昌,主南北联合,清帝退位,举袁为总统,武昌军政府表示同意
12月9日
袁令全国停战15日,后延长;黄兴回复汪电:袁如反正,举为总统
12月29日
各省都督代表会集会南京,选孙文为临时大总统;孙随即电袁,暂代临时大总统,随时让位
——摘编自唐德刚《袁氏当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袁世凯与革命党对对方采取的不同策略,并分析其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袁世凯在辛亥革命中的政治活动。(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
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