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正式开幕。1月28日上午,顾维钧代表中国在“十人会”上就山东问题发言。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正式开幕。1月28日上午,顾维钧代表中国在“十人会”上就山东问题发言。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正式开幕。1月28日上午,顾维钧代表中国在“十人会”上就山东问题发言。他从历史、文化、经济、战略诸方面有力地阐明了山东是中国不可分割也不容争辩的领土,并直截了当地提出“根据和会承认的民族主义和领土完整的原则,中国有权收回(山东被占的)那些领土”,“中国代表团相信,和会在考虑处置胶州租借地及德国在山东的其他权益时,会充分重视中国的根本和崇高的权利,即政治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权利,以及中国对世界和平的真诚愿望”。
从5月上旬起,顾维钧与美国、法国等代表团积极交涉,力求中国能在不承认山东问题条款的前提下签订和约。5月底,中国代表团因内部意见不一而呈停顿状态后,顾维钧勇敢地挑起代表中国的重任,成为代表团实际上的主持人。6月28日,对德和约举行签字仪式,在列强拒绝中国保留签字的要求,而北京政府又无指示的情况下"顾维钧果断做出拒签和约的决定。这一举动不仅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尊严,也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在与列强交涉中“始争终让”的惯例,成为近代中国外交史上一块醒目的界标。
——摘编自朱汉国、杨群主编《中华民国史》第七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维钧力争山东主权的背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韵外交立场作出简要评价。(6分)
答案

(1)背景: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占领山东;一战结束,德国战败;中国因对德宣战成为战胜国;巴黎和会召开;日本要求和会同意将德国在山东的主权转让给日本。(9分)
(2)评价:坚持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正义立场;不畏强权,捍卫民族尊严,顺应民心,应充分予以肯定。(6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中“中国有权收回(山东被占的)那些领土”以及“顾维钧与美国、法国等代表团积极交涉,力求中国能在不承认山东问题条款的前提下签订和约。”等信息并结合所学从日本侵占中国山东过程以及一战等角度思考作答。第(2)中从材料二中“。这一举动不仅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尊严,也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在与列强交涉中“始争终让”的惯例,成为近代中国外交史上一块醒目的界标。”的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从维护国家利益角度归结答案。
举一反三
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会议提出:“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这里的“同”不包括
A.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相同B.大多国家遭受过殖民侵略
C.面临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D.都有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在1957年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l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
D.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话语与“弘扬人文精神,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主题最不相符的是
A.“君子和而不同”B.“君子忧道不忧贫”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符合书影作者主张的是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B.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也。
C.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D.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天津近代工业博物馆是以“工业文化”为主题,时间从中国近代工业文明到未来工业科技展望。其中与天津近代工业的发展无关的是
A.天津开埠通商B.全行业公私合营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D.洋务运动的开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