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分)在经济发展的方式上,世界各国长期存在着“国有化”与“私有化”的争论。“国有”与“私有”,往往被贴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标签。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

(26分)在经济发展的方式上,世界各国长期存在着“国有化”与“私有化”的争论。“国有”与“私有”,往往被贴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标签。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6分)在经济发展的方式上,世界各国长期存在着“国有化”与“私有化”的争论。“国有”与“私有”,往往被贴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标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实业投资热,是中阖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它的主角是以盈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达到13.4%。”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二:“在中国经济史上,私营企业在1956年的集体消亡是独一无二的事件。……在百年现代化历程中,这是第五次,也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三: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国家国企进退的浪潮经历了几个轮回,尽管每个轮回都有各自的原因,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无论是国有化还是私有化,它们共同的本质是政府的政策工具。
——杨卫东《国有化与私有化研究——西方国企进退的历史轨迹》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特点(不能照抄材料)。这一时期实业投资热出现的内部社会条件有哪些?(8分)
(2)材料二中,导致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带来的影响是什么?(8分)
(3)结合材料三,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出现了国有化的浪潮,你认为这主要是出于哪些方面的需要?这种浪潮反映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有何变化?(6分)
(4)从中、西方“国有化”与“私有化”的动态演变中,你有怎样的认识?(4分)
答案

(1)特点:出现实业投资热潮,以民营为主(民族资本家),集中在民生领域(以轻工业为主),中小企业成为主流、工业增长快(出现“黄金时期”、快速发展)。(结合所学,言之成理皆可,任答对2点得4分)
条件:辛亥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或民国成立;民国初年政府采取鼓励兴办实业的政策;提倡国货;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促进。(4分,答对2点即可)
(2)事件:三大改造运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2分)
影响:积极方面,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道路;民主党派性质变化等(任答两个方面得4分)消极方面,过早过快地消灭私营企业,导致后来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单一的公有制,部分地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产积极性。(任答一个方面得2分)
(3)需要:恢复战后经济的需要;巩固统治的需要;调控社会经济的需要(缓解社会失业压力、挽救***企业、调节资源分配以提高效率等);应对经济危机的需要(减少盲目生产、调节有效需求);顺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需要(国家扶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答对2点即给4分)
变化: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起来。(2分)
(4)认识:不能把“国有化”、“私有化”作为衡量社会性质和社会制度优劣的标准,国有化、私有化只是政府调控经济的工具;现代国家中都可以从本国的需要出发,利用“国有化”或“私有化”发展民族经济;国有化与私有化二者有各自的特点、优势与不足,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相互竞争的关系,无论是全盘国有化还是全盘私有化,都是违反经济规律的,都是行不通的。(言之有理,答对2点给4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⑴小题:第一小问的特点在材料中比较明显,可从增长速度、行业特点、产品内容等方面概括为:出现实业投资热潮,以民营为主(民族资本家),集中在民生领域等;第二小问的内部条件主要是:辛亥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民国初年政府采取鼓励兴办实业的政策;提倡国货;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推动。
第⑵小题:第一小问的事件主要从1956年的时间去回答:三大改造运动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该事件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积极方面: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道路;消极方面,过早过快地消灭私营企业,导致后来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单一的公有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产积极性。
第⑶小题: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出现了国有化的浪潮,主要是恢复战后经济、巩固统治、调控社会经济、应对经济危机、顺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需要;这主要反映了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第⑷小题:该题为主观开放类试题,在谈启示的时候一定要结合题中材料和前几题的设问角度,主要有:不能把“国有化”、“私有化”作为衡量社会性质和社会制度优劣的标准,国有化与私有化二者有各自的特点、优势与不足,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相互竞争的关系,无论是全盘国有化还是全盘私有化,都是违反经济规律的,都是行不通的。
举一反三
“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个相当重要的标志。做出这一评价的依据是
A.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受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影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计量史学强调运用数学方法来研究历史事物的数量关系,实现对历史变化、发展及运行规律的分析。下图所示的数据变化

1957~1963年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表
A.受农业生产持续减产的制约B.与工业生产效益的起伏吻合
C.与全国人口.总量的涨落一致D.受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影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王阳明认为:“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王阳明意在强调
A.万物皆有天理B.“灵明”是良知
C.人与自然的和谐D.天人感应思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在1899—1930年间与外商占南通地区产量比例的变化示意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①大生纱厂对列强经济侵略有抑制作用 
②外国纱厂一直在中国拥有绝对优势
③国际环境影响了大生纱厂的发展  
④大生纱厂主导了南通的近代化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史学家虞和平认为,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过程中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追求国家富强与逐步走向世界相统一 B.建立社会主义与实行对外开放相统一
C.学习苏联道路与探索自主道路相统一 D.注重国家利益与实行对外开放相统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