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分)教科书体现了历史的变迁,承载了时代的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清朝秀才李毓秀作,“总叙”部分是: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

(22分)教科书体现了历史的变迁,承载了时代的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清朝秀才李毓秀作,“总叙”部分是: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2分)教科书体现了历史的变迁,承载了时代的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清朝秀才李毓秀作,“总叙”部分是: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材料二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1901年初版),被誉为“百年语文第一书”。
“电”的解释:“阴阳二气薄而生热,热而发光日电”。
“雷”的解释:“阴阳二电摩荡空际,鼓击而成声者为雷。”
“议”的阐述:“谓欲事合于义,必群相论议也。因引中为风议谏议之议。今中国有事上闻,辄归部奏;泰西各国则归上下议院公议。”
材料三 下列是不同时期历史教科书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年版:“(洋务运动)继续镇压中国各族人民的武装起义,是用外国资本主义的技术巩固封建统治”。
岳麓书社2004年版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中包括:“它对中国的早期现代化却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
(1)材料一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承载这些思想的儒家经典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7分)
(2)据材料二,概括该书的特点,并分析其所体现的时代特征。(8分)
(3)材料三的观点体现了哪两种史观?请运用这两种史观,简评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7分)
答案

(1)思想:孝敬、谨慎、信用、仁爱、学习等,(任意3点即可。3分)
作用:传承了儒家思想文化,汇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起到了道德教化的作用,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4分)
(2)特点:图文并茂;内容涉及西方科技与民主政治;西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4分)
特征: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代议制民主制度发展;西学东渐,学习西方文明成果。(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3)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2分)
革命史观:签订《马关条约》,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国面临被瓜分危机。(2分)
现代化史观:中国社会各阶层奋起救亡,推动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进程:客观上促进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推动中国工业化进程;推动实业救国和西学东渐,形成思想解放潮流。(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主要思想从材料一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可概括出孝敬、谨慎、信用、仁爱、学习等;第二小问作用可以从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的确立以及儒家思想的积极作用来进行分析。
(2)第一小问特点从材料二中“《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可概括出图文并茂;从“阴阳二气薄而生热,热而发光日电”“阴阳二电摩荡空际,鼓击而成声者为雷”“泰西各国则归上下议院公议”可概括出内容涉及西方科技与民主政治、西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二小问时代特征从材料二中“电、雷、议”的解释,联系时间“1901年”,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角度来归纳,如代议制民主制度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西学东渐,学习西方文明成果。
(3)第一小问从材料三中“镇压中国各族人民的武装起义”“它对中国的早期现代化却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概括出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第二小问抓住革命史观和现代化史观的含义,再联系甲午战争的影响来思考即可。
举一反三
(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当时国内对南京临时政府颁发的《告各友邦书》有不同意见。请谈谈你的看法及理由。(4分)
(2)概括说明《国民党一大宣言》比《告各友邦书》在对待不平等条约及外国特权上有哪些进步?(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清朝后期士兵服饰变化图:

以上各图反映了(  )
①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影响 ②中国军队近代化 
③中国近代前期历史是向西方学习的历史 ④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戊戌变法时,社会上流传着一首打油诗说:“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式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对该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诗中涉及服饰改革和不缠足两种社会现象
②当时,不缠足运动推广普及很快
A.①②都正确B.①②都不正确
C.①正确,②不正确D.①不正确,②正确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电视剧《闯关东》在多家电视台热播,剧中格格那文和鲜儿从王府出逃,路上正遇到军队抓住行人强行剪辫子。这一现象的普遍出现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
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某人征婚广告称:“(一)女子须不缠足者;(二)须知字者;(三)男子不娶妾;(四)男死后,女可再嫁;(五)夫妇如不相如,可离婚。”据所学知识可判断此则广告在中国最早有可能出现在(  )
A.19世纪中期B.20世纪初期
C.20世纪中期D.21世纪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