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5年,在延安窑洞里,毛泽东与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有过一次颇有历史意义的谈话。黄炎培说: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5年,在延安窑洞里,毛泽东与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有过一次颇有历史意义的谈话。黄炎培说:中国历史有一个从兴旺到灭亡的周期律,“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在历史上,周期律是跳不出的,希望中共能找出一条新路,跳出这个周期律的支配。”毛泽东欣然答道:“我们已经找到了一条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就是著名的“窑洞对话”。 ——摘自凤凰博报 材料二: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经选举产生,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精神,人大代表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1975年初,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代表通过协商方式产生。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 ——张永桃摘自《当代中国政治史》 (1)材料一中的“窑洞对话”反映了毛泽东的哪些意识?(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人大代表选举法的变化,并分析变化所反映的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9分) |
答案
(1)意识:民主意识;忧患意识;重视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6分) (2)变化:由选举和无记名投票并用的方式变为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由等额选举变为差额选举;代表名额由偏向大城市转为城乡平等。(6分) 特点:民主制度不断创新、健全和完善;尊重人民意愿,逐步体现人民参政的平等性。(3分答对一点得1分,两点得3分) |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我们已经找到了一条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可得出其阐述了毛泽东的民主意识、忧患意识以及重视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罗列材料信息的能力,变化可以从材料中1953年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的等额选举,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的差额选举,以及代表名额由偏向大城市转为城乡平等,反映了中国民主制度的不断创新与健全的过程,同时也体现了平等性。 |
举一反三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文献记载
| 出处
| 孟春“毋覆巢,毋杀”
| 《礼记·月令》
| “禁止伐木”“毋杀口虫”、“毋鹿”“毋卵”“毋焚山林”……
| 西汉《四时月令韶条》(20世纪90年代敦煌考古发现)
| “诸失火及非时烧田野者,笞五十”“非时……依乡法”
| 《唐律》
| “《周礼·太宰》‘以九职任万民’……不独以农事为先务……故因地之利,任圃以树事,任牧以畜事,任衡以山事(注:“衡”,即山衡,古代官职名,负责管理和保护山泽等资源),任虞以泽事……国家承平日久,生齿日繁,凡资生养赡之源,不可不为急讲……督抚大吏身任地方,所当因地制宜,及时经理……俾地无遗利,民无余力”
| 《大清会典则例》乾隆诏令
| ——编自陈业新《中国环境史》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逊写成《寂静的春天》一书,将滥用DDT等长效有机杀虫剂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揭示于美国公众面前,引起美国朝野的震动,并推动全世界公众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深切关注……1970年4月,由美国一些环境保护工作者和社会名流发起的一场声势空前的“地球日”运动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保运动……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到80年代,西方国家基本上控制了污染,普遍较好地解决了国内的环境问题。……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就世界环境与发展问题共商对策,探求协调今后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方法,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里约峰会正式否定了工业革命以来的那种“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主张成为人们的共识,“环境与发展”则成为世界环保工作的主题。 ——梅雪芹《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主要国家环境污染与治理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环境保护的主要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国家重视和加快环境保护的认识。(15分) |
1912~1919年间,中国民族资本的年平均增长率为6.11%,1920~1936年上升至8.02%。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不包括A.国际国内环境相对稳定 | B.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推动 | C.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 D.政府推行有利的经济政策 |
|
罗斯福新政是世界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但在新中国成立至1981年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却没有任何文字表述。1982年,“罗斯福新政”首次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出现在人教版高中历史课本中。对这一现象的解读,最合理的是A.中国与世界逐步从隔绝走向联系 | B.中美之间意识形态差异日益消失 | C.历史教科书客观地反映了历史真相 | D.时代变化影响历史教学内容的选择 |
|
四川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图中,可以体现儒家伦理纲常思想的是
|
1933年,留学德国专修造纸专业的钱子宁和同学一起筹资在苏州创办了“中元造纸厂”,“八一三”事变后,该厂被迫内迁,历尽艰辛,最后于1939年4月落脚水运条件相对较好的四川宜宾。结合所学知识,以下关于“中元造纸厂”及内迁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该厂由专业技术人员创办 | B.抗战爆发是其内迁的原因 | C.使中国工业布局有所改变 | D.因交通四通八达选址宜宾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