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分)“光盘行动”、“民生幸福”、“中国梦”等是2012和2013年的新闻热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6分)“光盘行动”、“民生幸福”、“中国梦”等是2012和2013年的新闻热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6分)“光盘行动”、“民生幸福”、“中国梦”等是2012和2013年的新闻热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明末清初]朱柏庐《朱子家训》
材料二 下表是某老人记录的几次国庆节的饮食开销情况(单位:元)
1958年
1968年
1978年
1988年
1998年
2008年
7.98(请客)
3.6
3.07
15.22
90.9
268.95
材料三  2013年3月,在两会期间,******发表了简洁、务实的讲话,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是“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讲话也是一场实现中华民族“中国梦”的全民动员令。
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主张,并简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二,概括老人家国庆开销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1958~1978年表中状况的原因。(6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出,为了实现“中国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举措?(6分)
答案

(1)主张:提倡节俭,反对浪费。(2分)
原因:小农经济,物资匮乏(或生产力水平低)。(2分)
(2)趋势:①1958~1978年:变化不大(或基本稳定或略有减少)(1分)
②1978~2008年:迅速提高。(1分)
1958~1978年的原因:①计划经济制约了经济发展活力(或生产力水平低)。②重视重工业,轻视轻工业,限制了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③勤俭节约是当时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每点2分,满分4分,其它言之成理的说法也可得分)
(3)举措:政治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经济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文化上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社会生活上关注民生,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等等。(6分,答出其中3个角度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注意材料大意是说:一碗粥一碗饭,应当想想来处不容易;半根丝半根线,要常常想到得到这些东西很艰难。这句话告诫人们要勤俭节约,不要铺张浪费。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古代中国小农经济为主要经济形态,生产能力有限,生产力水平较低,物资匮乏。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数据回答,以1978年改革开放为分界线,趋势:①1958~1978年:变化不大(或基本稳定或略有减少);②1978~2008年:迅速提高。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8~1978年的原因:从计划经济体制、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社会风尚等角度回答。
(3)结合所学知识,多角度回答。如政治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经济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文化上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社会生活上关注民生,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等等。
举一反三
(15分)有效获取和正确解读历史信息,是研习历史的重要前提。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儒家的“知天命”推动了古代的天文观察和天文学研究;天文历法的研究离不开数学,因而儒学把数学列为“六艺”之一,由此激发了很多儒生对数学的研究;儒家以“仁”为核心,于是以治病救人的医学为“仁道,主张“不为良相,但为良医”;儒家认为治国要以农为本,对农学的重视乃是其题中之意。其次,儒学的一些思想方法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有积极意义。如孔子的“举一反三”、孟子的“苟求其故”,对于古代科学家开拓研究思路,探寻事物规律具有深远影响。
——摘自王永星的《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  1915年各省工场数及职工数
省份
工场数
职工数(万)
人口总数(万)
山东
936
2.4774
3792
江苏
1288
14.2678
2588
安徽
386
2.468
1622
湖北
532
3.679
3414
云南
——
——
932
——摘编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三 下图是上海三兴烟草公司(成立于1924年,位于上海美租界)刊登在1926年10月10日《申报》上的一则“孙文牌香烟”广告。

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儒学对我国古代科技的影响。从儒学的发展历程看,你认为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两个高峰时期应该是什么时期?(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6分)
(3)依据材料三,可以研究出民国初期哪些历史主题?列举三项即可。(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矣。……中国户不下四万万,果能设立议院,联络众情,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合四万万之众如一人,虽以并吞四海无难也。”“承是国家自身唯一在定宪法,无宪法则无一定国是,而国家安得有标准。 ”   
——《郑观应集》
材料二 “中国宪政百年的曲折历程,固然因缘于风云际会、世事沧桑,‘救亡压倒了启蒙’而难有所为,迄今仍未能尽如人意,然则国人对宪政的基本无知亦不可不谓重要原因之一。中国传统中有一些不好的文化和制度因素,与宪政、民主理念格格不入,实乃阻碍中国迈向现代政治文明的最大掣肘。”
——蔡定剑《宪政讲堂》
回答:
(1)有学者认为,郑观应“是中国近代明确提出君主立宪要求的第一人”。依据材料一概括郑观应宪政思想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仁人志士为实现宪政民主所做的重大努力。(6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宪政百年曲折历程的原因。(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为1959年主政台湾的国民党“外交部”对其外交人员的指示。这反映当时台湾当局
A.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B.坚持“一个中国”立场
C.发出了谋求两岸和解的信号D.放弃了敌视中共政权的立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是一幅残缺的历史图片,有人认为它描绘的是中国近代的情景。做出这一判断主要是依据图中的
A.服饰B.发型C.行为举止D.交通工具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另立新君)。”这一思想在18世纪的欧洲最有可能被用于宣传论证
A.君权神授的思想B.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C.人是万物的尺度D.三权分立的学说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