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国礼,是国家友谊和礼节的象征。……在政治生活中,送礼与收礼都是一门极高超的艺术。送得恰到好处,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可以锦上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国礼,是国家友谊和礼节的象征。……在政治生活中,送礼与收礼都是一门极高超的艺术。送得恰到好处,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可以锦上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礼,是国家友谊和礼节的象征。……在政治生活中,送礼与收礼都是一门极高超的艺术。送得恰到好处,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可以锦上添花;送得不好,轻则破坏气氛,重则传达错误的政治信息,引发两国矛盾。从本质上来说,国家***之间送礼,是一门政治学。
共和国主席首次出访活动,发生于1949年12月——1950年3月,这是***平生第一次出国访问,这也是***首次“出国送礼”。
作为共和国首任主席,***为这次访问苏联做了充分的准备,特别考虑到带什么样的礼品。这次访问,***带的礼品相当特别,简直就是给邻居送土特产。据公开的资料,当时准备的蔬菜、水果部分,是***亲自提议的,他知道苏联缺少新鲜水果、蔬菜,特别提早打电报给山东,请山东预备最佳的。
国礼送这些“家常菜”,这在一些人眼里是不可想象的,以今天的标准更是“寒酸”,但在当时,这份国礼透出了浓浓的“人情味”。
1957年11月7日,社会主义国家齐聚苏联,庆祝苏联“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当时,由***率中共代表团前往祝贺。为了这次出国庆祝活动,中国提前一年开始准备礼物。
这次中国送给苏联的国礼共10份,相当具有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格。如,至今都是国礼重要选择的字画,出现其中,《岱宗旭日》《松柏长青》便是其中两幅国画,还有“象牙雕刻北海全景”“清代青花瓷器”等。还制作了27件苏联援建中国建设项目的模型送给“老大哥”。这些国礼当时在莫斯科公开展出,引起轰动。
——摘自《国礼政治学》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两次给苏联送“国礼”所包含的政治因素。
答案
实行“一边倒”的外交路线;打破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包围封锁政策,巩固新政权。(6分)反映中国实际状况,希望加强中苏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合作,促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6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需要抓住材料中两次给苏联送“国礼”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第一次发生在1949年12月
***首次访苏的时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两大阵营对立的局面应经形成,以美国为首
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新中国拒不承认,在这种情况下,为巩固政权,打破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包围封锁
政策,实行“一边倒”的外交路线,坚定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第二次发生在1957年,社会主义制度
应经建立,一五计划完成,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希望加强中苏经济政治方面的合作,特别是
苏联在技术方面的援助,来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举一反三
北宋范仲淹因进谏遭受黜责。朱熹对此评价称“本朝唯范文正公振作士大夫之功为多。”在朱熹看来
A.范仲淹的行为促使皇帝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B.大臣抵触皇帝,破坏了“理”和“礼”。
C.范仲淹的行为是“发明本心”的结果。
D.范仲淹提振士人气节,是“理”的体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女性的传统服饰崇尚红色而忌讳白色,但是晚清民初以后“通都大邑之女子,无不穿一套缟素(白色)衣裳矣。”这种变化主要受
A.经济水平的影响B.民族危亡的影响
C.民族工业的影响D.西洋风尚的影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53年底,美国情报部门一封电报写道:“中国外交政策的日标是在其周边地区(指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促进和建立可以作为缓冲的友好国家。”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
A.中国提出“一边倒”外交战略B.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国缓和了与美国的外交关系D.中国和日本建立了外交关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面是1954年北京西单区第一届人大代表的构成统计表。它突出反映了
类别
政府
党派
团体
驻区机关
工人
文教卫生
私营工商业
少数民族
宗教
街道居民
人数
9
6
4
8
53
24
13
13
4
42
比例
5.11%
3.41%
2.29%
4.55%
30.11%
13.64%
7.39%
7.39%
2.27%
23.86%
A.第一届人大代表来源高度集中        B.文化落后的农民阶级无法担任代表
C.国家政权中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D.人大代表选举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5分)历史学家黄仁宇主张把历史演变放置在一个总体性的坐标上,从小事件看大道理;从长远的社会、经济结构观察历史的脉动;从中西的比较看历史事物的特殊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朝社会,人的思想可以自由驰骋了,中国这一思想繁荣时代与古希腊的哲人时代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明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在西方那种多元社会里,各种社会力量都通过法制以获得平衡。而在古代中国,儒家开创的伦理道德传统,使中国文明比其他任何文明都更为注重伦理道德的价值。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1400年到1800年间,相比于世界其它地区,欧洲政治和军事力量获得显著发展。这基于两个原因:亚欧非大陆的科技文化创新最终传播到西欧地区;新型火药武器时代已经到来,而西欧也已准备好迎接挑战……在西欧发生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不断发展,使西欧人的思想传播至世界其他地方,并成为指导人类处理问题的各种方法。这有助于将理性科学作为衡量和解释自然世界以及人类行为的标准。
——埃德蒙《世界史:大时代》
材料三 西方文明发展史是几个民族的接力长跑,一个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后走向了衰老。一支年轻有活力的民族就接过了这个文化的接力棒,创造了又一个辉煌的文明……一棒一棒传到今天,每次毁灭都是新的契机。中华民族没有这样的接力,华夏族一直是主体,只是不断的扩大容量。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促使东西方“这一思想繁荣时代”到来的因素。(12分)
(2)依据材料二,以中国与西欧为例,说明近代历史上世界各地区文明的相互影响和促进。(8分)
(3)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三中关于西方文明“文化接力”观点的?说明理由。(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