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中历史兴趣小组拟举办一次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的探究活动。现摘录其中的部分探究主题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探究主题一 追溯源头 古代中西文明

某高中历史兴趣小组拟举办一次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的探究活动。现摘录其中的部分探究主题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探究主题一 追溯源头 古代中西文明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某高中历史兴趣小组拟举办一次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的探究活动。现摘录其中的部分探究主题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探究主题一 追溯源头 古代中西文明的对比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现出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1)苏格拉底和孔子分别位于西方和中国的文化源头。孔子与苏格拉底在重建社会秩序方面各有何积极主张?(2分)各自的背景是什么?(2分)
探究主题二 分道扬镳 东西方的启蒙思想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弱,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 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2)黄宗羲与卢梭大致生活在同一时代,他们的思想中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1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为什么没有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6分)
探究主题三 西学东渐 西方文化传入中国
(3)鸦片战争后中华文明面临新旧嬗变,先进中国人为救亡图存,吸收西方成果,先后提出各自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下表(5分)          
主 张
主要意义
①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③托尧舜以行民主之太平
 
④当以科学与民主之太平
 
⑤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4)通过本节课学习,就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谈谈你的想法。(3分)
答案

(1)孔子:提出“仁”,要求人要爱人。(1分)背景: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1分)苏格拉底:人应该具备美德。(1分)背景: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1分)
(2)相同点:批判君主专制统治,不同程度的主张实行民主政治。(1分)原因: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黄宗羲等思想家没有提出新的社会方案。(6分)
(3)(5分)
主 张
主要意义
①师夷长技以制夷
开眼看世界,开始向西方学习。
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实践了“师夷长技”思想,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③托尧舜以行民主之太平
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④当以科学与民主之太平
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思想
⑤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4)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不断开拓创新,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问首先要明确题目问的是二人对重建社会秩序的积极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孔子提出“仁”,要求人要爱人。苏格拉底提出人应该具备美德。其背景分别是中国处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2)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中“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可以看出二者的共同点是:批判君主专制统治,不同程度的主张实行民主政治。第二小问结合所学明清时期的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进行分析原因;即: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3)本问结合所学知识,①项是林则徐、魏源的思想主张;②项是洋务派提出的,并指导了洋务运动;③项是康有为的托古改制的维新思想;④项是以科学与民主为指导思想的新文化运动;⑤项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并指导了辛亥革命。故其主张的主要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4)本问考查的是对“文化强国”建设的看法,故从民族文化、传统文化、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总结答案;如: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不断开拓创新,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
举一反三
(原创题)“一定的社会思想文化是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下列各家思想最能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状况和要求的是(  )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孟子的“仁政”是对孔子“仁”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  )
①把孔子的“仁”具体化 ②进一步明确了君与民的关系 
③提出了得民心的重要性 ④主张“尚贤”“非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董仲舒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主要区别在于( )
①带有神秘色彩,打上了“天”的印记 ②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糅合其他学派思想 
③强调仁政,反对暴政④思想保守,主张“法先王”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据史料记载,宋代女子吴妙静新婚之日,未婚夫在迎亲时溺水身亡,她遂出资在溺水处建造一座五孔石桥,并终身守节。吴妙静此举的思想根源最有可能来自于(  )
A.董仲舒B.朱熹C.陆九渊D.王守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