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我国开放了集市贸易41437个,1962年为38 666个,在大中城市也相继出现了一些农副产品的自由市场。下列各项中对这一举措解读正确的是A.目的是

1961年,我国开放了集市贸易41437个,1962年为38 666个,在大中城市也相继出现了一些农副产品的自由市场。下列各项中对这一举措解读正确的是A.目的是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961年,我国开放了集市贸易41437个,1962年为38 666个,在大中城市也相继出现了一些农副产品的自由市场。下列各项中对这一举措解读正确的是
A.目的是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B.政府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
C.解决了市场机制的运用问题D.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的经济发展的准确理解,联系已学知识可知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进行,再加上自然灾害和苏联等原因,中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失衡和困境,在此情况下中共中央制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因此出现题干中的现象,故选B。
举一反三
1952年至1956年4年间,北大提出的科研项目有100项,1956年至1957年有400项。1958年8月1日开始算起,只用了40天的时间,科研成果达到了3406项。材料说明
A.科技领域出现“大跃进”B.“双百”方针推动科技发展
C.社会主义制度凸显优越性D.“向科学进军”热潮初显成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约翰·古斯塔夫·德罗伊森在《历史知识理论》序言中指出:“过去的事,如果它不融化于现在某事之中,它就是真正过去了”。这也就是说
A.历史就是过去的一切B.所有的历史都与现实相联系
C.有借鉴价值的历史才是有意义的D.必须把历史融入现实之中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3分)一定时期的思想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尤其是法国的哲学家,在中国形象中发现批判现实的武器。在推翻神坛的时候,他们歌颂中国的道德哲学与宗教宽容;在批判欧洲暴政的时候,他们运用传教士们提供的中国道德政治与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在他们对君主政治感到失望的时候,他们又在经济思想中开发中国形象的利用价值, 中国又成为重农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楷模。 ……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场争论的结果,似乎都对西方的中国形象不利,宗教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人不是无神论者,而是更为原始的多神论者;政治之争证明中国不是开明的君主专制,而是依靠棍棒进行恐怖统治的东方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经济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不是富裕,而是贫困,不是社会靠农业发展,而是社会停滞于农业。
——摘自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相对于传统儒学的新特点。材料一中两派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欧洲启蒙思想家运用中国形象的背景;简要分析每场争论的结果都对中国形象不利的原因。(7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各种政治力量都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材料一  1946年6月出版的《再生》第118期上,发表了张东荪的《一个中间性的政治路线》一文,这是这一时期正式提出中间路线的较早的一篇文章。张文说:“中国必须于内政上建立一个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中间的政治制度。”这个中间性的政治制度就是调和美苏二者。“亦就是:在政治方面比较上多采取英关式的自由主义与民主主义;同时在经济方面比较上多采取苏联式的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从消极方面来说,即采取民主主义而不要资本主义,同时采取社会主义而不要无产专政的革命。我们要自由而不要放任,要合作而不要斗争。不要放任故不要资本家垄断,不要斗争故不要阶级斗争。”
材料二 施复亮提出:“中国中间阶层的历史,是要建设一种新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而其斗争的方法和态度又是和平的、渐进的,在本质上而且是改良的。”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概括“中间路线”的主张。(6分)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间路线”的主张?(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观察下图,图中的变化对中国民主革命转型产生的影响是①促进无产阶级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奠定阶级基础②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思想基础
A.①正确,②错误B.①②都正确
C.①②都错误D.①错误,②正确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