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老子·第38章》材料二 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文艺复兴运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老子·第38章》材料二 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文艺复兴运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老子·第38章》
材料二 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文艺复兴运动个人私欲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2003年人教版高中《世界近代史》
“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规的时代。”“但是在道德、政治经济、农业、技艺这方面,我们却应该做他们(中国人)的学生了。”
——伏尔泰《哲学辞典》
材料三 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老子对仁义礼乐的态度是什么?与之相对应的治国理念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伏尔泰的道德观与文艺复兴时期有何不同?(4分)原因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旧中国家庭伦理道德有何特点?(4分)结合材料和时代背景指出梁启超新的道德观产生的主要原因。(2分)
答案

(1)原因:仁义礼乐是道德堕落后的无奈选择。治国理念:顺应自然,无为而治(4分)
(2)不同:文艺复兴时期宣扬人文主义,个人私欲膨胀;伏尔泰重视道德建设。(4分)
原因:对中国儒学的推崇;对理性的推崇;资本主义发展日益成熟(若有其他表述,言之有理亦可,任答两点)(4分)
(3)特点:以家庭为中心;个人道德比公共道德发达。(4分)
主要原因:建立集体民主和强大国家的需要;或者:民族危机的加深。(若有其他表述,言之有理亦可)(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从材料出处“老子”可以得出,考查的是道家思想主张,引文大致意思为:世人失去道,圣人才教人以德。道德善良失去后,圣人才教人以仁。失去仁义之心,圣人才教人以礼。而倡导礼就是忠信的缺乏,这也是祸乱的源头。联系所学知识,得出老子的处世哲学。
根据材料所述,文艺复兴过度强调人的***,为了防止社会动乱伏尔泰指出“遵从孔子法规”,强调人的道德建设。“道德、政治经济、农业、技艺这方面,我们却应该做他们(中国人)的学生了”可得出伏尔泰对中国儒学的崇拜,结合所学启蒙思想产生的背景回答即可。
(3)根据材料所述家庭伦理道德“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而”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可以得出个人道德比公共道德发达;”“否定了儒教中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可得得出以家庭为中心。根据所学梁启超所处的时代背景回答他思想形成的原因。
举一反三
下列对百家争鸣局面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 “百家”泛指众多的思想流派,如墨、道、法、儒等学说
② 百家争鸣是政治、经济领域的变革在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的反映
③在争鸣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思想家
④百家争鸣引起思想界的混乱,阻碍了社会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观点符合儒家学派对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的是(   )
A.“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因桀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西汉董仲舒对先秦儒学进行解释发展而形成的新儒学,有利于国家巩固.专制统治,其主张被汉武帝采纳,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    )
A.仁者爱人B.天人感应C.民贵君轻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赵本山.宋丹丹和崔永元在中央电视台主演的小品《说事儿》中有一句经典台词“做人难!做女人难……”请问这个“难”的深刻含义是(   )
A.丧失劳动能力,生活艰辛B.赶上经济危机,股票折损过重
C.儿女情长,剪不断、理还乱D.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和传统道德的约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斯塔夫里阿诺斯评价朱熹的思想时说:“理学〈新儒学〉……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 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的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循规守旧。”斯塔夫里阿诺斯的意思是(   )
A.理学成为僵化社会的理论基础B.理学阻碍了儒家思想的发展
C.理学阻止了中国独特文明的延续D.理学缺乏创新性的新观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