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尽管作为普遍裁军一个部分的禁用核武器的协议并不提供最后解决的方法,但它还是适合某些重要的目的.……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0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作为普遍裁军一个部分的禁用核武器的协议并不提供最后解决的方法,但 它还是适合某些重要的目的.……首先,东西方之间的任何协议,就消除紧张局势说都是有益的。其次,销毁核武器,如果双方都有诚意去这样做了的,就会减轻对珍殊港式突然袭击的那种恐惧.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1955年7月) 材料二几个世纪以,许多伟人运用各种道德观念分析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然而,非常奇怪的是……世界上数以百万的人们似乎在探索那些新的伦理上的指导方针,好像他们过去从没用过,或者旧的已经没有用了……在各个地方,人们现在正在新的恐惧的阴影下生活.因为可怕的、全球性的核浩劫的种种后果现在更加显而易见.……毫无疑问,我们正处于动荡的时代,我们需要一种伦理,一种得以生存的伦理。 ——1961年5月阿德莱·斯蒂文森在斯蒂文森基金会开业仪式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不得照抄原文)(4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以核战争没有爆发的主要原因。(6分) |
答案
(1)东西方签署协议,禁止拥有或使用核武器,反对核战争,维护世界和平。(4分) (2)日本遭受原子弹袭击的惨状;有识之士探索防止核战的途径;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监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各国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发展。(6分)(答其中三点即可) |
解析
试题分析:(1)从材料“东西方之间的任何协议,就消除紧张局势说都是有益的。其次,销毁核武器,如果双方都有诚意去这样做了的,就会减轻对珍殊港式突然袭击的那种恐惧”等信息可以分析概括得出基本的内容。(2)从材料“在各个地方,人们现在正在新的恐惧的阴影下生活.因为可怕的、全球性的核浩劫的种种后果现在更加显而易见.……毫无疑问,我们正处于动荡的时代,我们需要一种伦理,一种得以生存的伦理”可以分析得出一些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新的核威胁,呼吁加强国际监管,增强相互制约性,政治多极化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 |
举一反三
1988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开始编辑出版“海外中国研究丛书”,表示“今天我们不仅必须放眼海外去认识世界,还必须放眼海外来重新认识中国;不仅必须向国内读者翻译海外的西学,还必须向他们系统地介绍海外的中学”。这一举动直接得益于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传统 |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确立 | C.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广泛展开 | D.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全面实施 |
|
(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何以不曰中华共和国,而必曰中华民国?此民字之意义,为仆研究十余年而得之者。······共和政体为代议制政体,世界各国隶于此旗帜之下者,······如美国则已有十四省树直接民权之模,而瑞士则全乎直接民权制度也。吾人今既易专制而成代议制政体,然何可固步自封,始终落于人后。故今后国民,当奋振全神于世界,发现一光芒万丈之奇彩,俾更近而抵于直接民权之域。代议政体旗帜之下,吾民所享者只是一种代议权耳。若底于直接民权之域,则有创制权、废制权、退官权。但此种民权不宜以广漠之省境实行之,故当以县为单位,对地方财政完全由地方处置之,而分任中央之政费。其余各种实业,则惩美国托拉斯之弊,而归诸中央。如是数年,必有一庄严灿烂之中华民国发现于东大陆,驾诸世界共和国之上矣。 ——孙中山《中华民国之意义》(1916年7月15日) (1)依据材料说明孙中山为什么对“中华民国”的名称情有独钟。这体现了怎样的伟人风范?(4分) (2)概括提炼材料中孙中山的直接民权思想。这样的中华民国在近代是否真正建立起来?为什么?(6分) |
《说文解字》中提到“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由此可见,史者应该( )A.辩证看待历史现实 | B.客观记载历史事实 | C.全面记载历史发展 | D.公正评价历史事物 |
|
《1972年中美关系解冻原因论析》一文在论述“尽早结束同中国僵持20年之久的敌对状态,已经成为美国政府的一个刻不容缓的外交课题”时,下列言论可以作弄为依据的是( ) ①“中国的潜力极大,任何敏感的外交政策都不能加以忽视或拒绝考虑。” ②“一个比较稳定的国际体系必须反映出中国巨大的实力和潜力。” ③“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④“考虑到将来,在我和苏联人进行对话时,我也可能需要在中国问题上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
著名作家龙应台写道:“全球化跟国际化这样子排出倒海而来的时候,它对我们最在的挑战可能是,你到底找不找得到那一个铁轨跟铁轨街接的地方。也就是西方跟东方,现代跟传统,旧的跟新的,衔接的那个点。找到那个点之后。大概就可以在席卷而来的那个全球化的大浪里并头,找到自己真正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了。”这里,龙应台主张( )A.全球化浪潮不可逆转 | B.全球化要实现西方化 | C.全球化前提是区域化 | D.全球化要立足民族化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