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51年11月2日,华北局向***、党中央作出了关于天津地委严重贪污浪费情况的书面报告。11月30日,***在为中央起草的转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1年11月2日,华北局向***、党中央作出了关于天津地委严重贪污浪费情况的书面报告。11月30日,***在为中央起草的转发这一报告的批语中指出,华北天津地委前任书记刘青山及现任书记张子善均是大贪污犯,已被华北局发现,并着手处理。我们认为华北局的方针是正确的。12月1日,党中央作出了《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深刻地指出:“自从我们占领城市两年至三年以来,严重的贪污案件不断发生,证明一九四九年春季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严肃指出资产阶级对党的侵蚀的必然性和为防止及克服此种巨大危险的必要性,是完全正确的,现在是全党动员切实执行这项决议的紧要时机了。再不切实执行这项决议,我们就会犯大错误。” 材料二 1951年12月8日,***又为中央起草了《关于“三反”斗争必须大张旗鼓进行的电报》,强调“应把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斗争看作如同镇压反革命的斗争一样重要,一样的发动广大群众包括民主党派及社会各界人士去进行,一样的大张旗鼓去进行,一样的首长负责,亲自动手,号召坦白和检举,轻者批评教育,重者撤职、惩办、判处徒刑(劳动改造),直至枪毙一大批最严重的贪污犯,全国可能需要枪毙一万至几万贪污犯才能解决问题”……***把盗用国家资财的贪污分子喻为“老虎”。他以中央名义或个人名义向全国各地、各系统、各部门发出数以百计的“打虎令”,将“三反”斗争迅速推向声势浩大的“捉虎、打虎” (贪污旧币1亿元以上的大贪污犯叫“大老虎”, 1亿元以下1 000元以上的叫“小老虎”)阶段。……1952年1月24日,***又要求“每个大军区系统(包括各级军区和各军)至少有几百只大小老虎,如捉不到就是打败仗,,地方上每个大省也可能有几百只,每个大城市可能有——百只至几百只,上海可能有上千只”……各地报来的不断 加码的“老虎”数目,反过来又使***感到问题更加严重。他人根据各地报来的情况估计, “每个小省应有大小虎几百只,每个中等省和大省应有大小老虎一二千只至三千只”。根据这一估计,2月初,***又进一步提高了对各地的要求。 材料三 1952年2月15日,***致信***说:“今日政务院会议后, 同陈云、薄一波谈到‘三反’斗争中业务停顿的问题现在已到应该予以解决的时候了……各部门业务 如果没有领导同志来管是无法进行的。”2月16日,***即在信上批示: “周总理: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请速予调整。”……进入3月份后,***也不再直接向各地下达 “打虎”指标了。4月份以后,***即开始布置“收兵,准备结束‘三反’运动,,” ————以上材料摘自张文和、李艳《口号与中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出党中央提出“三反”运动的背景及目的。(3分) (2)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在“三反”运动过程中曾存在哪些问题? (3分) (3)据以上材料,简要指出“三反”运动的深远意义(4分) |
答案
(1)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在党内出现了骄傲自满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贪图享乐的情绪,出现了贪污腐败现象。为防止和克服以上危险,中共号召进行“三反”运动。 (2)***的严厉批评有些“地方和部门矫枉过正”;他凭主观估计,就对各地直接下达“打虎”数字的做法,也给基层干部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使运动出现了“过火”的问题,同时也影响了正常业务工作的开展。 (3)“三反”运动是一场反腐败的洗礼,它发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对刚刚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其警钟长鸣的效应比这次运动本身的直接成果更大,更有意义。 |
解析
此题的主题是“三反”运动反腐倡廉,同我们今天政治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回答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归纳概括能力。第一问据材料可知,中共成为执政党后,天津地委严重贪污,出现了腐败现象,这就成为了“三反”运动的导火线,第二问要指出“三反”运动中存在哪些问题,即不好的方面,归纳材料二可知“三反”运动“过火”,归纳材料三则知“三反”运动影响了正常业务工作的开展。第三问是要指出“三反”运动的深远影响,深远影响指好的、积极的影响。回答第三问时,还可以从今天反腐败这一角度来找出它的积极意义 |
举一反三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土改后的几组调查材料:1952年对山西49村农民的调查:有10780亩土地被出卖;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农村的调查:有12.52%的农户出租土地;1952年对山西忻县的调查:在被调查的2486户农民中,放高利贷的有20户。 ——《中国近代现代历史讲座》教学参考书 材料二 邓予恢在(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中指出: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要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步,就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主要是牲畜、农具、肥料、种子等困难。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如水灾、旱灾、虫灾等。……用什么办法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这些困难呢?当然,国家要大力帮助。……另一条道路是新道路,是领导农民组织起来,靠大家互助合作的力量……。 ——《中国近代现代历史讲座》教学参考书 材料三 1951年9月全国第一次互助合作会议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指出: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的劳动互助的积极性。1953年到1955年,农业互助合作组织继续稳步发展。这时期建立起来的合作社,80%以上增产增收,15%持平,5%减产减收, ——林志坚《新中国要事述评》 材料四 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一部分干部滋长了急于求成的情绪,在合作社的发展上盲目求多求快,强迫农民入社。结果出现了一些农民***猪砍树,卖羊卖牛,不积极生产,甚至破坏农具的现象。 ——林志坚(新中国要事述评) 材料五 1955年7月,***约见中央农村工作部负责人邓于恢谈话,主张1956年要在现有65万个合作社的基础上发展到130万个,但邓子恢坚持只按原计划发展到100万个。后来***批评邓予恢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像一个“小脚女人”一样走路,东摇西摆,老是埋怨别人走快了,走快了,满脑子无穷的忧虑和数不清的清规戒律。 ——林志坚《新中国要事述评》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现象?据此分析农业互助合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4分) (2)结合有关材料分析合作化的意义。(2分) (3)农业合作化过程中某些农民的行为说明了什么?(1分) (4)邓子恢、***争论的焦点是什么?哪个人的观点更正确?为什么?(3分) |
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中央人民政府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请回答: (1)我国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4分) (2)“一五”计划完成后,有哪些主要成就?(2分) (3)结合“一五”期间的有关史实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有哪些?(4分) |
“二次革命”的导火线是:A.宋教仁被刺 | B.段祺瑞政府拒绝恢复《临时约法》 | C.袁世凯称帝 | D.张勋拥戴溥仪复辟 |
|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A.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 B.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 C.对个体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
|
二次革命失败的客观原因是 ( )A.缺乏思想预备 | B.军事指挥失误 | C.力量涣散,缺乏统一指挥 | D.北洋军阀力量强大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