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救济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阅读下列材料,结台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

实施救济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阅读下列材料,结台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实施救济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阅读下列材料,结台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
【材料二】唐朝建立后,于武德七年(公元624年)颁布《赋役令》,其中租庸调制中有“损免”(亦称“灾免”,即因为受灾而减少或免去租庸调)制度的规定,其主要内容是:“诸田有水旱虫霜为灾处,据现营田,州县检灾(核实灾情),具帐申省,十分损四已上,免租;损六以上,免租调;损七以上,课役全免。若桑麻俱损者,各免调。若己役已榆(“榆”:缴纳的意思),听免其来年,经二年后,不在折限(“折”:减免的意思)。另据《唐律疏议》规定:“其应损免者,皆主司合言。主司,谓里正以上,里正须言于县,县申州,州申省,多者奏闻。”              ——《唐宋田赋的“损免”与“灾伤检放”论稿》
【材料三】“凡荒政十有二:一曰备祲(注:不祥之气);二曰除孽;三曰救荒;四曰发赈(注:发仓救济)五曰减粜;六曰出贷;七曰蠲赋(注:免除赋税)八曰缓征;九曰通商;十曰劝输;十有一曰兴土筑;十有二曰集流亡。”                 ——《大清会典》
问题:
(1)据材料一,概况指出并分析评价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
(2)据材料二提供的有关历史信息,说明唐朝前期对田赋灾免做出的原则性规定包括哪些方面?
(3)据材料三,概括清代救灾的特点。
(4)简要说明我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对救灾的影响。
答案
(1)主要观点:主张国君(或政府)组织救济,不主张个人实施救助。评价:孔子的观点体现了“仁”的思想,但也有片面性,将救助问题政治化,单一化。
(2)包括自然灾害的种类、自下而上的报灾与自上而下的核灾程序、减免的依据、减免的具体项目与先后次序、减免的年限等方面.
(3)迷信色彩浓厚:措施多样。(其它合理表述.可酌情给分)
(4)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调配人力、物力;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官僚主义、贪污腐化给救火带来不利影响。(其它合理表述。可酌情给分)
解析
(1)本问考查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孔子的思想主张是为维护君主统治服务的,体现在救灾思想上亦是如此。分析评价时注意与其“仁”的思想主张的结合,同时也应注意其救灾主张的局限性;
(2)从材料信息中寻找,可从灾害的类型、报灾及核灾的程序、减免的依据、具体项目、减免年限等角度说明;
(3)从“备祲”“除孽”前两项措施可看出清代救灾观念中的封建迷信色彩;从第三项至第十二项可说明清朝救灾措施的多样性;
(4)可从中央集权制度对救灾免灾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角度回答。
举一反三
“假若除安拉外天地闻还另有主宰,那么天地早已毁灭……除我之外不再有主宰,因此你们应该对我崇奉致礼。”                              一一《古兰经·先知们》
材料反映的是伊斯兰教哪一大信仰?(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A.信安拉B.信天使C.信经典D.信先知
1971年,尼克松总统说:“在经济领导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这段话说的是(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A.苏联与美国争霸斗争B.第三世界争取建立经济新秩序
C.美国国内严重的经济问题D.西欧、日本与美国竞争
“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宋庆龄在此所说的“国际局势”和“内部条件”是指(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A.日本侵略加深和国内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B.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中共对孙中山的真诚帮助
C.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和五四运动爆发
D.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和蒋介石集团背叛革命
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是靠***,二是靠袁隆平。这是因为农民靠他们在中国推行的(     ) 
①实施科教兴国的“211”工程 
②提出“一国两制” 
③设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培育和推广杂交水稻 
⑤发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
下列表述能正确反映六朝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是
A.全国经济重心南移B.寺院经济衰落
C.城市中出现了柜坊D.南北经济趋向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