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1989年,世界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为9.4%,世界经济的年度增长率为7.8%,同期外国直接投资的年增长率为28.9%。材料表明A.世界金融的一体化促进

1983~1989年,世界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为9.4%,世界经济的年度增长率为7.8%,同期外国直接投资的年增长率为28.9%。材料表明A.世界金融的一体化促进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983~1989年,世界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为9.4%,世界经济的年度增长率为7.8%,同期外国直接投资的年增长率为28.9%。材料表明
A.世界金融的一体化促进了跨国公司的发展
B.地区贫富差距阻碍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
C.资本运行的自由化促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化
D.贸易的自由化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方式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提供的数字可以看到国外直接投资年增长数额最大,这是国际金融发展的结果,它也对世界经济增长及出口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而结合时间及材料所述三个数字看,这都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故选择C。
举一反三
2011年5月22日,第四次中日韩***会议发布宣言,决定三国将在今年完成中日韩自贸区联合研究。一旦达成自贸区协议,这将会:
①带动东亚至亚太经济一体化总体进程 
②对经济全球化起推动作用 
③体现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 
④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组成部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从1986年7月,中国向世界贸易组织前身——关贸总协定正式递交恢复合法席位的申请,到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15年漫长艰苦的“复关”、“入世”之路,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也是继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又一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从这一过程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先入世的国家与中国的矛盾消除
B.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C.中国对世界经济影响越来越大
D.中国由以往的制度性战略性开放发展到政策性开放的新阶段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我们的经济特区是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管理下的对外经济开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为社会主义经济补充的一种形式。就某些形式和内容看来看,类似国外的“出口加工区”,但我国的经济特区不仅搞出口加工,还搞各种行业的综合经营。就是说,即办工业,也办商业、服务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同时还办文化、教育、科研事业,以及农业、畜牧业和养殖业等。而总的原则是以工业为主,带动其他各产业的全面发展。
——穆中魂《从深圳经济特区看我国对外开放政策》
材料二 除现在的经济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我们还要开发海南岛,如果能把海南岛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那就是很大的胜利。……但如果将来沿海地区搞好了,经济发展了,有了条件,收入就可以高一点,消费就可以增加一点,这是合乎发展规律的。要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搞平均主义不行。这是个大政策,大家要考虑。
——***《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
材料三 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面对经济、科技全球化趋势,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走向世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发展开放型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素质提高。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我国经济特区具有哪些特点?(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在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作用。(2分)
(2)结合材料二及相关史实,说明我国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2分)并根据材料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实施的主要目的。(2分)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我国长期坚持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4分)
(4)结合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相关史实,谈谈我国 “以积极的态度走向世界”的具体表现,并列举其所取得的两项成就。(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世界分享了中国经济增长的红利”、“ 2.世界分享了中国市场准入的红利”、“ 3.世界分享了中国降低壁垒的红利”,这是一篇文章的三部分的标题。由此判断,这篇文章的总标题最可能是
A.《“开埠”170年,上海走向世界》B.《“入联”40年,中国在长大》
C.《“改革开放”30年,世界跟着变》D.《“入世”10年,世界得到了什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3分)。
材料一 中国社科院的学者孟彦弘认为:从人类社会发展来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是必然的。但对具体的民族或地区而言,它们又不是都自发地进入工业文明。
(1)当传统农耕文明遭遇英国工业文明时,中国“不是自发地进入工业文明”,结合相关史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材料二 新中国从1949年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60多年。在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历史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上,曾经有过这样一种观点:在肯定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历史性进步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贬低甚至否定改革开放以前30年的成就和经验。
(2)用建国后前30年的史实,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各举两例驳斥材料二所提到的观点。(6分)
材料三 “三十年沧桑巨变,三十年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百年梦想,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上个世纪70年代中后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好本世纪初全球化加速扩张是三个重要的节奏。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是怎样踩着这三个历史节奏全面融入全球化潮流的?(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